樊敏:当代布依“花木兰” 绣出水乡脱贫致富路 二维码
389
发表时间:2020-07-14 07:47作者:邓守强来源:黔南州布依学会 在贵州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位布依族女干部、女专家,她坚守“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初心,2019年6月,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的关键时刻,勇挑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红星村第一书记重担,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水乡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伟业之中。她就是贵州省布依学会副秘书长、黔南州布依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黔南州民族宗教工作研究中心主任樊敏同志。 樊敏同志驻村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目标,把奋力“冲刺打赢90天脱贫攻坚歼灭战”的具体行动,提升到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来,自觉维护水乡民族团结的大局,以“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为己任,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以“绣花”功夫确保抓“一宣六帮”思路清晰,措施精准。2019年全村脱贫138户666人,贫困发生率从19.94%降至1.1%;“村社合一”方兴未艾;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文化为纽带、绿色为底色”的脱贫攻坚之路,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和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0年年初,她所在的红星村顺利接受国家第三方脱贫摘帽检查评估,取得“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达标,零漏评、零错退、零错评,群众认可度高,总体效果很好的好成绩,为2020年3月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县正式宣告脱贫贡献了力量。特别在今年疫情防控的危难时刻,更是逆行而上、率先垂范,尽显新时代布依巾帼本色。 深入调查遍访、确保精准发力 樊敏同志驻村以来,高度关注并着力研究事关脱贫攻坚的问题,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一种能力、一种态度、一种作风来坚持和发扬,把入户走访作为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团结凝聚群众的有力抓手,克服性别、语言、环境等等的客观因素,第一个月就走遍全村14个村民小组,组组召开群众会,走访重点群众100余户,之后结合每个阶段的工作,走访群众近300户。同时,认真查阅核实村情台账、一村一策、一户一档、明白卡等,逐一梳理分析,形成《红星村脱贫攻坚短板台账》《红星村脱贫攻坚推进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路》调研报告、《脱贫攻坚背景下少数民族移民社区建设的路径探索——以三都县中和镇雪花湖移民社区为个案》论文,并在广州·黔南“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交流,用最新的理论创新成果分析和回答脱贫攻坚领域的新问题,确保发力精准。 重视支部所需、提升组织建设 紧紧抓住建强基层党组织这一要务,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重点做到“一带头二规范三实践四借力”。一是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带头学习、上党课、宣讲、宣传、联络流动党员,提高班子自身素质,抓好党支部班子自身建设。二是认真按照五星级支部标准规范党支部工作,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驻村帮扶不扎实专项治理等工作健全完善和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三是通过诵读党章、重温入党誓词、上专题党课、过政治生日、集中交纳党费、走访慰问、爱心捐款、志愿服务、环境整治、健全村规民约、大手牵小手等实践活动,教育党员、干部和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增强党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积极争取中央统战部、黔南州民宗局党建阵地建设经费5万元、慰问党员11人(次)6000元,提升组织建设水平和能力,更好的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关注群众所急、彰显为民情怀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始终坚持只有切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急、所盼、所想,才能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过程中,做好“服务员”,当好“答卷人”,让贫困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政策带来的实惠和便捷。驻村以来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涉及助学残孤病老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6万元。通过遍访,对3户残疾、孤儿、重病家庭进行慰问。在确保不漏助的前提下,争取“中国茅台·国之栋梁”、黔南州民宗局、黔南州布依学会等捐赠助学金3万元。争取黔南州民宗局开展志愿服务,帮助8户五保、老人户打扫卫生、包饺子,赠送价值4000元的家庭包;春节期间看望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34户2.5万元物资;结对帮扶2户未纳入低保的剩余贫困人口,及时送上1000元春耕物资款。就弄院组硬化断头路短板,争取贵州冠晟投资置业有限公司等捐赠8吨水泥和32方砂石,补齐硬化短板,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围绕脱贫所困、积极争取项目 高度重视中央、省、州脱贫政策的收集研究,对新出台的脱贫政策对号入座,找准与红星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契合点,围绕产业引导、村庄治理等领域上报项目、积极跟进;对落地的项目督导实施、规范报账;对实施不力的项目及时调整、确保效益;对已有项目加强管护、提质增效,涉及中央、省、州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11个项目资金,共计226万余元。其中,实施完成116万元骟鸡基地、以局组生产道、板闷、善宏大寨、安岜组村庄整治项目;研判调整获批23.7万元州级发展资金和宗教帮扶资金建设项目;正在实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7.4万元善宏一组村庄整治、节庆、采留组串户路项目,产业项目利益联结贫困户21户;建设项目受益群众768户3535人,其中贫困户400户1930人。争取拼多多投资69万元在古城桃园建设“多多农园三都黄桃示范园”,后期可覆盖165户贫困户,促进了红星村黄桃产业振兴,合作社发展壮大和群众增收致富。 立足发展所系、促进就业创业 紧紧盯住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底线,抓住“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关键,争取13万元资金举办了三期“双培”班,受益群众254人。通过开展理论和马尾绣、水歌、稻田养鱼、林下养鸡和互联网营销、经营管理、企业产前强化等技能培训,促进水族同胞思想扶贫和就业增收、创业顺利。并推荐优秀学员参加“黔南州2019年民族传统手工艺——服饰技艺领军人才培训班”学习,培养能人,促进示范带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定制方案、设计课程、优选老师、推荐学员、主持课堂,并承担《水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脱贫政策感党恩》《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移风易俗》课程讲授。还受邀到中和镇三洞村、仙人桥村、雪花湖移民社区、凤羽街道城南社区、九阡镇水昔村、都江镇里勇村的“双培”班宣讲、授课,受益群众750余人,助力水族群众就业创业和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奋战疫情防控、巩固脱贫成效 坚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勇担党员突击队和片区先锋队队长,坚持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手抓;盯紧疫情防控、春耕生产两不误。通过全排查、严监测、设卡点、广宣传的方式确保疫情防控全覆盖。目前,该村768户3535名群众未出现新冠肺炎或疑似病例。并不断夯实种黄桃、种蔬菜、养鸡、养猪、养羊“两种三养”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实施板蓝根、朝天椒种植,在黄桃示范园等产业基地强化抓务工群众管理、抓农用物资到位、抓种养殖技术培训,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连续21天未休息未回家,奋战在排查、监测、卡点、宣传、务工返岗服务的一线,春耕的田间和产业基地的前沿。当应急响应级别由省级一级调整为三级后,才利用周末回家休整一天即返村返岗,又马不停蹄地奔走在降低疫情风险、巩固脱贫成效,为2020年贫困人口、返贫风险、问题整改“三清零”和同步小康的征途上。 也学绣花女,巧织水乡锦。这位布依女以务实和担当为水族聚居村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用脚步和汗水促进各自然寨间、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用飘落的银丝和岁月的添痕诠释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真挚情怀……2019年她获得“黔南州三八红旗手”“黔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个人”“黔南州好花红文化人才”,2020年获得“贵州省五一巾帼标兵”“黔南州直机关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她还收获了水族群众的水歌、打油诗、微信的点赞、朋友圈的转发、端节的邀约、喜事的分享……诸多而来的荣誉和认可激励着她受益一生、坚守一生、砥砺前行。(黔南州布依学会 供稿)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公益性传播布依族文化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作商业用途,文章导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投稿&意见箱:tg@mail.buyizu.cn |
投稿邮箱:tg@buyizu.cn(长期征集稿件) 投稿热线:18885000854 作者简介:罗正副,贵州大学教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曾在《光明日报》《世界民族》等报刊杂志发表《岂是文献不足征》《实践记忆论》等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调适与演进:中国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研究”,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实践记忆论纲”。内容摘要:新近出版的《布依族口传民歌文化述论》,是布依族口传民歌的重要著作,不仅继承传统课题,而且关注未来发展,更注重当前研究。布依族口... 好花红村距惠水县城18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全村7.7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668户,总人口3125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816人,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6%。《好花红》传唱于清朝末期,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布依族是贵州的土著民族,是古代濮越人的后裔,也是古…… 在贵州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位布依族女干部、女专家,她坚守“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初心,2019年6月,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的关键时刻,勇挑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红星村第一书记重担,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水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