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溯源布依族的古老,可以从布依族地区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中寻找到相应的佐证。古人类文化遗址的发掘研究成果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天的布依族分布地区,就已经有古人类活动——黔西市的“观音洞”文化遗址,距今约十八万至二十四万年,是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布依族地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在这个遗址出土的三千多件石器,无论是原料和制作,还是石器...
荔波布依族在全县分布广泛,人口较多。是全省布依族人数占一半以上的几个县之一。荔波县辖17个乡镇,16个乡镇就居住有布依族。只有瑶麓瑶族乡没有布依族分布。布依族分布基本特征。一是以居住区域大致划分为:樟江流域,三岔河流域,方村河流域。二是以语区划分:以方村河流域的方村乡、甲良镇、播尧乡(觉巩、地莪等地)为“莫话”语区;以三岔河流域的佳荣镇、茂兰镇、立化镇、洞塘乡延至翁昂乡的拉八、坡报寨一带为“...
梁庭望,广西马山县人,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著名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学者。他论证的“隆安是世界重要的稻作文化发源地之一”的理论成果有力地证明了壮族先民古骆越人也是最早发明水稻人工栽培技术的民族之一;他提出的关于中国南方越人3000 年前已到达美洲的学术观点,使西方国家准备举行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 周年纪念大会”草草收场;他撰写的《壮族74 村寨文化水平调查报告》等理论著作,成为壮族高等文化...
“那文化”的概念首先由壮族著名学者王明富提出,后得到中国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壮学家梁庭望教授论证肯定。笔者在这里建议,关于“那文化”的表述,是否可以统一称“稻作(那)文化”。因为“那”是壮侗语,各民族叫法不一;其他民族听不懂,很难翻译;“那文化”属稻作文化范畴,表述应与国际接轨及各种文件的统一,中间注以“那”可保持壮侗语特点。关于稻作(那)文化的定义,作这样概括:所谓稻作(那)文化,指的...
近日,贵州省2021年布依族服饰(第三土语区)及相关文创产品设计培训班在镇宁县扁担山镇开班。本次培训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美的锦光蜡染厂协办。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市文物局局长石庆利,安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邓敏,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