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网
新闻详情

贞丰县布依族服饰文化生态研究

 二维码 645
发表时间:2021-09-15 20:57作者:王立高来源:布依族在线

内容摘要:布依族服饰研究是当下乃至今后世界一个永远不会逝去的热题。在具有五千年文明服饰文化中,布依族服饰文化是一块资源富饶的领地。无论在形制、纹样、工艺、色泽、配饰、发型或是布依族的蜡染和扎染、浆染、枫叶染、绞染、夹染等工艺,其色泽典雅并富有层次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服饰文化不仅仅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具有时代的特征,服饰既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又推动着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因此,在新时代下,研究探索贞丰县布依族服饰文化生态研究,推动整个布依族文化建设,促进布依族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开发意义。

关键词:贞丰县   布依族   服饰文化   生态研究

贞丰是布依族先氏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区之一,布依族是祖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布依族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是中华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古老的民族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在布依族服饰上表现尤为明显,不同支系不同地区的布依族服饰具有不同的特色,对布依族的优秀历史文化研究继承和弘扬,就是对中华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布依族服饰2.jpg

一、布依族服饰文化的历史沿革

布依族的服饰,源远流长。布依男子的服饰比较单纯,制作方便,朴素大方。其演变过程,大体如下:

唐代布依男子的装束,《旧唐书.西蛮》载:“左衽,露发、徒跣。”明代以前,穿各尚领、无扣的青土棉布长衫。

明代,《大明统一志》载:“短衣科头。”另据《黔记.仲家》载:“椎髻,屣跻,……衣尚青色。”这时的男装由长衫变短衣,也不再“左衽”了。

清代,“以帕束首,屣屦……衣尚青。”(《贵州通志.蛮僚》)。男子穿圆领、大襟、宽袖短衫,下穿筒长裤,头包帕,都是用自家纺织的青土棉布做的。冬季,穿短棉衣和长棉裤,脚穿窄口布鞋或草鞋。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清朝统治者强迫少数民族男子剃发,就是把头发周围剃去,只留顶发,编作长辫子垂于脑后。缠帕的习惯遂被强行革除。乾隆年间,“衣服、剃发俱效汉人”。(《贵州通志.苗蛮》)。清末,“好以青帕缠头及腰”。(《黔南识略》)又恢复了过去的装束。民国时期,老年人穿有领,布扣长衫,衣袖稍小,头包青布帕或戴毡帽。中年人穿对襟便装,头包青布帕子。青年蓄短发,穿学生装。农村青年多穿对襟衣。

布依族的男士服饰式样有两种,即长衫和对襟衣,长衫有蓝色、黑色、白色三得,均为宽襟右侧开扣,白色长衫多用作孝服。男式的对襟衣均为胸衣排扣。老年人、成年人都喜欢包头帕,下穿吊裆直筒裤,脚穿布鞋。衣、裤、头帕,人们都根据不同的气候,选择不同的颜色。青年人的服饰变化很快,上身穿土布、棉布或高档料子布缝制的中山服、干部服、青年服等,裤子鞋袜和汉族青年没有区别。布依族妇女的服饰不尽相同,五颜六色、多种多样,各地服饰都不受行政区划的影响和限制,而且有片区性的特点。在唐代就有传说:“妇人横布两幅,穿中贯其首,号曰通裙。美发、髻垂于后。竹筒三寸,斜贯起耳;贵者饰于珠珰。”(引自《新唐书.南蛮下》)这是唐代较简单而古老的服饰。

明朝时期,据明万历《贵州通志》说:“以青布一方裹头,著细褶青裙,多至十余幅。腹下系五挑绣方幅,如绶仍以青袭之。”这是明代妇女的服饰。

清朝初年,据乾隆《南笼府志.地理志》说:“布依族妇女椎髻长簪、银环贯耳、项挂银圈,以多为荣。衣短裙长,色惟青、蓝、红、绿花饰为缘饰。裙以青布十余幅细折,镶边、委地数寸。腰以宽长带围结于后,带垂若翅。”“罗斛、册亨等处,……短衣长裙,首蒙青花手帽。”(乾隆《贵州通志.蛮》)从道光到宣统年间,根据地方志记载和部分高龄寿星口述:北盘江一带布依族妇女仍普遍穿衣脚圆而镶花边的各色短衣和各色白褶长裙,包花格头帕,以银质首饰为装饰品。

贞丰县举办2019年“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1.jpg

二、贞丰县布依族服饰现状

布依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加之他们的服饰与民间流传的美妙动听的神话故事、传说故事紧密相连,更给人们神奇和深刻的印象,表达了布依族祖先对自然、宇宙,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认识。

在贞丰布依族聚居的地方,仍存留着许多现代社会难以见到的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宗教、祖先崇拜、保护神崇拜等。同时,贞丰县民族众多,因各民族的发展轨迹及居住条件不同,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寨不同俗”的局面,不仅每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服饰,而且同一个民族由于支系不同、居住地各异,就形成了特色各异的民族服饰特点。贞丰布依族,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两千多年来,布依族与汉族文化交融发展,形成了贞丰布依族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与开发性,布依服饰的多样性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上方布依寨与下方布依寨服饰都有不同。据统计,贞丰布依族服饰多达20多种样式,不仅有童装、青年装、中年装、老年装、已婚装、未婚装、节日盛装,还有丧服、孝服、摩公服、祭司服,各有寓意,精彩纷呈。

三、贞丰县布依族文化符号与象征

布依服饰丰富多彩,包括布鞋、帕子、围腰、马甲、钱包、枕头绣花各种饰品,花纹各异,工艺独特,做工精美,色彩斑斓,艳丽多姿,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布依族服饰集多种工艺于一身,图案纹样丰富多彩,五颜六色,色彩艳丽和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男子和部分中年人的服饰变化很快,上身穿土布、棉布和高档料子布缝制的中山装、干部服、青年服等,裤子和鞋袜都没有很大的区别。在衣着上加式装饰的部分有衣领、衣襟、裤筒、裤脚以及鞋子、帽子、头帕、挎包、围腰等处,绣上各式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的花纹图案。

贞丰布依各支系间的布依刺绣五彩纷繁,但能够流传的、被人们所喜爱并普及传承的主要是:背带、领带、布鞋、围腰、鞋垫等刺绣工艺、锁花工艺统称为布依刺绣。不论是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在花鸟树林,人间百态大千世界,贞丰布依绣娘们都可以用布依刺绣的各种图案形式反映出来。

贞丰布依刺绣在布依家人的提炼下不断升华,布绣工艺魅力无穷,布绣文化与布依族人民的生活深深地融合在一起。布依族男女青年要定亲,女方必回赠布鞋、鞋垫或几尺土布等礼物。定亲片段佳话频传,底蕴丰厚的布绣传统在不断持续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在传统的习俗中,纺纱、织布、染布、挑花绣朵、绣鞋垫等是每个布依女孩必须具备的技能,她们把美丽的故乡绣在自己的梦想里,绣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布依姑娘的一针一线里,寄寓着布依家人对生活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

这些世代居住在贞丰的布依人民,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段自在的人生行板,每个人的爱情,都是一首自在生命的颂歌。天上的飞鸟有多快乐,他们的日子就有多欢悦。树梢的风儿有多舒展,他们的情感历程就有多流畅。下雨了,情话像雨滴一样悠悠绵绵。天晴了,心境像蓝天一般清清朗朗。任凭封建礼教的一具具枷锁,锁不住奔放豪情的布依儿女热爱生活的人生花季。

布依族服饰深深蕴藏着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内涵,展示着布依族发性必灵手巧与智慧的灵气,她们把“绣的神话、穿的历史”的厚重历史内涵从服饰上传承下来,从穿着和用品上展示出来。更为难得的是,服饰上和谐生动的配色及巧夺天工的针法,全凭绣娘们凭着自己对美的把握与领悟,即兴发挥,精心地组合搭配,使图纹恣意横生,充满离奇的想象,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落在马樱花上,翅膀上长着树枝,树枝上结着果,果上连着梅花,梅花上停着喜鹊等。特象摄取完成不受常规思维的约束,把所有认为美好、吉祥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一切仿佛都是为了她们心中认为的“好看“和”美“。正是因为这种自由自在,超越时空的创作,构成了布依族的魅力所在。

在凡喜庆日子,一双双一件件精美绣鞋和服饰会让你眼花缭乱、惊奇不已。因为出自不同女性,将生产和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事物形象凭记忆中保留的印象片段,通过各自的审美情趣的整理组合,成为她们手下美丽景象,则是外婆送给将要降生的外孙必备的礼品,此风俗在布依族所有布依族山寨盛行。背带是布依族妇女精心绣刺的背孩子的工具。背带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单是绣在背带上的各种花纹图案就可以当作一部浩瀚的历史文献来阅读:日月星辰、山川大河、鲜花绿叶、图腾崇拜、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布依族妇女们将这些历史、神话、史诗和悲欢离合的故事,一针一线绣在背带上,让孩子一出生就感受到布依情,世代相传。如布依族同胞崇拜杜鹃,就把杜鹃绣在背带上,让孩子一出生就耳濡目染本民族的图腾。背带上绣牡丹、杜鹃花、橄榄叶,为布依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在背带上绣蝙蝠希望能驱魔辟邪,希望孩子平安健康成长;鸽子图案教育孩子永远善辨美丑,追求和平…….背带的两侧还绣有龙凤图案,祝福子女长大后成龙成凤,光宗耀祖,背带上绣有水纹波浪,希望布依家人的幸福生活就像北盘江水源远流长,滚滚向前。

布依族的背带,是一部民族发展史,又是一部布依族人现代生活的写真集,更是一部布依家人未来生活远景规划的蓝本,

欣赏贞丰布依族服饰,就是阅读布依同胞的历史。贞丰布依族是有文字的民族,却能将自己的经历绣在服饰里在,所以布依绣被称为:无字史书“,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布依族变迁和进步的温长旅程。

由于人们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各异,每个绣女,或者每个分支制作的布依绣造型风格也不同,他们可以将生活与爱情、忧愁和喜悦用布依绣的形式表现出来,几乎每一个布依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深蕴含民族文化。那些美丽图形,既是情感的表达,也是生活的展示。牡丹花、童帽绣的图案,是布依族刺绣的内容,也是布依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是布依族女性记忆的慷慨传承。

贞丰布依“三月三”祭山节 (20).jpg

四、贞丰县布依族服饰文化的历史传说

而布依人对牡丹的崇拜还有一个传说,在贞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叫阿朵,被当地的土司看中,抢去做妾,她为了抗拒头人来守卫自己忠贞的爱情,在新婚之夜与头人一起喝下了自己配制的牡丹花毒酒而死去,为百姓除去了恶魔,在她死后,埋葬她的山上开满了鲜艳的牡丹花,后人为了纪念阿朵,妇女们都把美丽的牡丹花绣在自己的衣服上。

流连金都大地,仿佛行走在万花盛开、层林勃发的春山之中,又如行进行于民族民间绮丽绚烂的传统与风情的海洋。丝绸的温润光泽中,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无不生机勃勃、生动自然、。艳丽的色彩、大胆的搭配、天真的描绘和动人的情愫,全都以最饱满、最具象的图案和色彩牵引着人们的脚步。

绣在布匹上的,不仅是开放的花朵和飞翔的翅膀,还有阳光、星月、劳作和情歌,是对自然和生活最朴素、动人的歌咏。布依族服饰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贞丰布依族民间历史文化传承的美丽侧影。

尤其在每年正月、“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布依族传统节日,每逢赶集天,布依青年男女穿着的节日的盛装浪哨,在青年街或在寨前田边小道,小桥边、竹林脚,绿树旁去唱山歌,相互倾诉表达爱幕之情。

男唱:出门就见映山红,

花多叶少开得浓;

心想伸手摘一朵,

不知妹心同不同。

女唱:三两毛铁打大刀,

铁匠打来铜匠包;

如果哪个敢反悔,

先砍头后砍腰。

男唱:想妹想得心发慌,

有酒有肉吃不香;

望妹一眼病就好,

冷水也能当肉汤。

女唱:伤枝伤丫怕伤心,

阿哥走了像丢魂;
          一碗蜂糖变苦胆,

饭变沙子吃不成。

男唱:不变狗来不变猫,

愿变妹的花围腰;

上边系着妹的颈,

下边栓着妹的腰。

……这激情似火的场景,在贞丰随时可见。

至今已延续200多年来的布依盛装,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布依圣境”,布依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传统节日,从六七岁的小女孩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纷纷穿上自己最心爱、最漂亮的布依绣花衣裳,成群结队赶来参加隆重快乐的传统布依节日,展示自己精巧的手艺和才智。她们互相欣赏交流,比赛谁的服装最美,谁的手艺最高。

布依女人特别爱美,她们爱美不仅在于精心打扮自己,她们会把更多的心思花在装点生活上。她们活得真实、活得坦荡、活得实实在在。她们知道岁月流逝的规律,听得懂生活前进的脚步声,也明白自己应该做的事。农闲时节,妇女们都会相互邀约聚在房檐下或庭院中,在榕树下,飞针走线,纤纤玉指不断舞动,将辛劳书写在衣裳上,将灵魂、情感、智慧、勇气织绣在服饰里,将布依女子的朴素清纯妖媚典雅以及山水韵律都绣在多彩的服饰里,让日复一日的单纯生活变得生动多彩。在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繁华,没有现代商业残酷激烈的竞争,没有官场宦海那冷漠的信任危机。只有深山布依寨的宁静与安详。在这里,人与人之间是那样平等、友善,人与自然之间是那样的和谐共存。在这里,人世间的一切疾愤与恨意,欺诈和贪欲全被那一针一线所溶化,大地上留下了被净化后的真谛。

许多时候,一幅美丽的图案便在女子手指尖上完成,娱乐与布绣艺术一起进行,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辛勤劳作,创造财富,描绘更美好的布依人家新生活。布绣作品也越来越多,销售到了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东亚等国家和地区。布绣中的女子都是淑女形态,只见她们手里拎着未绣好的半成品,三五个一群,在明亮的灯光下,享受盛世的喜悦和快乐,布绣,由此也是一种宁静、贤淑和美德的姿势。光阴可贵,日月如梭,图形鲜亮,绣娘们专注而靓丽的面容,使人如沉醉于浩渺而神秘的情绪中,她们一边刺绣,一边谈天说地,聊着大寨小村里各种有趣的事,偶尔屏声静气的一分钟,只听到“扑,扑”的绣花声,顷刻,她们手中的丝线由长变短,再换针时,就有了成功的笑靥。

   五、贞丰县布依族服饰文化意蕴

行走在贞丰的大村小寨,就别说有多么喜欢那些繁复灼目的布绣饰品了。一个个中年布绣妇女,一个个年老布绣高手,把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景物,绣在了麻布上,从袖口绣到手肘,从裤筒绣到膝盖,从鞋子绣到帽子,从领口绣到衣襟,从头到脚,处处缀着花。这些会挑花绣朵的女子必是兰心惠质,就算贫寒,也能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云淡风轻、有滋有味。就算再不起眼的不毛之地的野花,也会开成漫山遍野。那些密如经纬的情思,在古典的阳光下,也会闪着绚烂的光芒。

布依族服饰文化,它有着云朵上的色彩,蕴含着古老的风情。

凝视着贞丰布依族服饰,幻想着指尖里许多女子被温暖地包围着,如墙角的梅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一双素手被鲜花轻轻抚弄……那一针一线,仿佛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像牡丹花一样盛开,又仿佛有人在耳边窃窃私语,说着女人的辛劳,说着女人纯洁的懂憬。那些想说却不能说的私密之情……我尝试着用我的眼睛,我的心去解读那些布绣妇女们的秘密。

纵观布依族服饰之今昔,使我们了解到布依族服饰在浑厚中不失明艳、平静中透露生命的活力。犹如灌入了布依人的灵魂。今昔对比也使我们看到布依族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因素,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贞丰布依服饰它不仅仅是服饰文化的体现,同时,它也是一种符号和象征,是布依人家历史的存根,是一种无字的历书,一种无声语言和标志。它记录和储存着布依族同胞丰富独特的风俗文化发展史。它反映了布依族同胞对生活、对大自然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乐观精神,凝集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表达出真诚的情感,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承载着悠久的民族文化生活,从风雨中走来,享誉海内外。

这是因为每种形式的布依文化,都宛如大地乳房一样圆润、肥硕而饱满,都能在空旷寥落背景下以阳光般纤手的温暧,抚慰残存的乡村气味,并以过逝时光中的一道月色方式,穿透人世间迷茫的心扉。我相信:这些凝血般的乡村布依文化气韵,在一个个布依绣娘手上翻飞时,流淌的旋律定会收留贫血的心灵,也一定会成为乡村最夺目的生命色块和最温存的记忆。

“一个民族仰望天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是没有未来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语)每年参加“六月六”布依风情节活动中,行走在布依古寨、倾听布依山歌、思考田园乡愁使我们深深感受到:田园里的布依文化乡村是一个让记忆永驻的地方,置身其活动文化里,人不但不会丢失自己,还会重新找到回家的路。故而,当春风从耳畔掠过,并在肌肤上留下微温的暗印时,我知道了内心深处对身处北盘江畔的布依人有着怎样的牵桂,为感知这片布依文化净地,我才在“一寸还成千万缕”中“唯我多情独自来。”

目光停留在北盘江上,一切已辽远。但是那些布依服饰、布依山歌是否在你耳流连回响?那些布依古寨村落是否还让你沉醉和留恋?其实,只要你看上一眼,就会永生难忘。因为,当你回过神来,在你脚下,古老的北盘江大地,依然那样神密和生动。



作者简介:王立高,男,布依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特约研究员,黔西南州作协会员、黔西南州日报特约记者、贞丰县作协理事、贞丰县布依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共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县委党校副校长。研究方向:县域经济及乡村振兴。


投稿邮箱:byzzx@qq.com(长期征稿)

投稿热线:166-8500-0854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副标题

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副标题

“布依族的刺绣技艺分素绣法、彩绣法、剪贴法、扎染法四个内容。要做好刺绣的前提首先是绘画,只有将要刺绣的图案画出来,才能依托图案进行刺绣。”在望谟县搬迁安置点平洞街道亚鲁社区,贵州树娘绣刺绣有限公司举办的培训班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正在给绣娘学员们讲解着刺绣的内容。(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韦树章一边说着一边在一张桌子上铺开...

副标题

特色村寨

特色村寨

副标题

板光布依古寨地处巍峨的龙头大山山脉东麓主峰公龙山腹地,隶属贞丰县挽澜镇板光村,距县城16公里,距挽澜镇8公里,是挽澜镇辖区内的海拔最高的村庄。海拔约1600米,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60%。板光布依族自然村寨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洒落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有“云上布依人家”之称。板光寨布依语叫“曼莱逛”(Manlnaizguangz)。相传,从前这里生长着一大片茂密像桫椤树一样...
站长抖音号
投稿邮箱:byzzx@qq.com
新闻热线:166-8500-0854
Copyright © 2015-2024 布依族在线(www.buyizu.cn)
▌ 主办单位:越人网 • RAANZ BUXQYAIX
▌ 技术支持:贵州濮越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许可证号: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黔ICP备2020011998号
▌ 创  始  人:邓守强
▌ 法律顾问:贵州北鸣律师事务所 罗勇 律师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