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在线官方网站
全国首个布依族文化主题的综合性公益网站
新闻详情

梁庭望: 证明古骆越最早种水稻的人

 二维码 128
发表时间:2022-05-10 20:37来源:《农家之友》 2014年第9期

梁庭望,广西马山县人,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著名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学者。他论证的“隆安是世界重要的稻作文化发源地之一”的理论成果有力地证明了壮族先民古骆越人也是最早发明水稻人工栽培技术的民族之一;他提出的关于中国南方越人3000 年前已到达美洲的学术观点,使西方国家准备举行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 周年纪念大会”草草收场;他撰写的《壮族74 村寨文化水平调查报告》等理论著作,成为壮族高等文化教育的奠基之作……

从一句汉话不会到语文最好的学生

梁庭望1937 年出生于马山县一个贫困偏远的壮族村寨,提到往事,梁庭望说,自己能有今天,完全是因为父亲的执著。大字不识的父亲曾因“押”地变“卖”地,一字之差被大户愚弄,因而发誓即使典债也要送儿子念书,不能让后代吃没文化的亏。他6岁半时,在广西隆山县(现马山县东部地区)乐善乡古今村上小学,老师教他们《四书》、《五经》、《幼学琼林》。他总是老师规定的“谁能先背完当天课文,放学谁先回家”的几个学生之一。梁庭望10 岁那年,考入高小,老师仍然教他们背古文。梁庭望不仅能熟背《愚公移山》,就连《左宗堂家书》也背得一部分。老师还特意带他到自己家中过年,并对家人说,“这是我们班里语文最好的学生”。此话给了梁庭望很大的鼓励。

梁庭望说:“其实,我学汉语文相当艰难,上学时,一句汉话不会,一个汉字不懂,回家又没地方可问,用的功夫比人家多一倍还不止,何况,是孩子就贪玩儿,但一想到父亲‘读好书可免受人欺负’的教诲,自己就来了劲儿,读书的兴趣也就很快培养出来了。”

聪明伶俐的他于1957 年考上中央民族学院壮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使梁庭望与壮族文化研究结下不解之缘。留校后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壮族民族历史及文化,除了博览群书,他还多次回到广西做田野调查。他把对家乡的贡献归结为“草根情结”。

力促“三月三”成为法定节日

壮族有50 多个传统节日,为何只有“三月三”传统歌节能成为国家法定节日?为何田阳县敢壮山最终能被确认为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文化的发祥地?这其中有梁庭望的功劳。

1978 年,梁庭望在学校的一次会议上直抒己见:“中华56 个民族,只有部分民族有国家法定的代表节日,我作为壮族教师提议:壮族也应享有自己代表节日的权利。”他的想法与提议得到大家的支持。会后,梁庭望担任组长,组织几名师生,开始在壮族50 多个节日中进行筛选工作。

壮乡素有“歌海”之称。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壮族民间歌手的典型代表。每逢农闲、节假日或婚嫁,壮族各地区都要举行对歌活动,也就是所称的“歌圩”。尤其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方圆数百里的男女青年都身穿节日盛装,对唱山歌,少则上千人,多则几万人,使美丽的壮乡成为歌的海洋。

“三月歌圩”又称“三月三歌节”,广西有640 个歌圩点。“歌圩”不仅有歌,也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还是娱乐和青年男女社交恋爱的场所。在“三月歌圩”上,壮族人每年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加入许多时代感的元素。“三月歌圩”,历经千百年不衰,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还因为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广西大明山周围传说,从前有个寡妇,在水边救助了一条小蛇。原来这是一条龙子。后来不小心弄断了它的尾巴,遂称“特掘”,意思是短尾蛇。寡妇死,特掘用一阵风把她送到山洞里安葬,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会来扫墓。这个传说,在某些汉族地区也广为流传,认为蛇现身时是龙身,就将救蛇的老太太称为龙母。

梁庭望认为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孝道的关系、相互救助的关系、壮汉文化交流的关系。他最后选择了“三月三”歌节为壮族代表性节日。

“正式得到国家认可是在1984 年农历三月初三后。当年在京的几百名壮族人士,欢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共庆‘三月三’,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杨静仁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韦国清参加了这次活动。中央媒体报道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下了正式文件,定‘三月三’歌节为壮族代表性节日。”梁庭望回忆说。

为布洛陀认定“祖籍”

按壮族创世经诗《布洛陀经诗》记述,布洛陀(壮语:智慧老人)是壮人的创世始祖,是天地万物的创世神。“布洛陀”是神话传说中的壮族始祖,历史上真有其人吗?那么,他的圣地又在哪儿?

2002 年4 月的一天,梁庭望及其3 人考察小组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敢壮山,从距山洞200 米的山下的沿路两旁,壮民插了一路的香烛,山洞口堆满了供品。考察组震动了。

梁庭望回忆说:“2001 年,有记者对神话中敢壮山可能是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的圣地进行报道后,引起了专家们的争论。2002 年,我前往田阳做田野调查,根据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十九是布洛陀的生日,历史上壮族群众从这一天开始到农历三月初九都会自发前往敢壮山祭奉,前来拜祭的壮族群众要唱山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广西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歌圩。经过田野调查,最终确认敢壮山是我们寻找多年的壮族人文始祖圣地。周围发现的29部麽教经典,更证明了这一点。”

结合田野调查、民间传说、文献记载和考古,梁庭望认为:布洛陀可能是壮族先民中最早也是最强大的部落——鸟图腾部落的首领,因此鸟部落被壮族先民尊为始祖部落,布洛陀也被尊为神王。《布洛陀经诗》的流传区域是桂西和云贵高原东部,布洛陀的“祖籍”也应当在这一带。最终确认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的敢壮山为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的文化发祥地,是布洛陀文化圣山,是壮民族的精神家园。

不断发现   为国争光

2005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湖南省怀化市举行世界粮食安全学术会议。梁庭望关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的国家”的报告,以考古为依据,在会场引起很大的反响。他说:“1995 年,在原壮族苍梧部故地湖南道县紧靠广西边境的寿雁镇玉蟾宫,在其较深的文化层考古发掘出了1.8 万年至2.2 万年的人工种植炭化稻谷,充分说明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栽培的是中国南方的越人,壮族是最早发明人工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

“稻作民族以蛙为图腾,是因为水稻怕旱怕涝,而蛙类因身体结构特殊,对旱涝比较敏感,农民通过蛙声可以预测水旱,故有‘农夫无五行,水旱卜蛙声’的农谚。古人不明其理,遂以为蛙和雷公有特殊关系,尊为图腾,间接蕴含着对雷的崇拜。绵延200 多公里的花山崖画群,向人们展示了稻作经济2000 多年前在壮族中已经占绝对优势;为稻谷丰收,人们在节日里仿蛙的形状欢歌狂舞,有敲铜鼓敬神之俗……崖画上包含的稻作文化元素还很多,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研究。”

他的演讲报告,有理有据,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的一致认可。当他走下演讲台,一位曾持相反意见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印度官员,走上前去,与他握手祝贺。

2005 年是梁庭望收获的一年。他与广西有关专家一起,在南宁市北部80 公里处的大明山下考察时,发现了壮族古代方国骆越国的都城遗址。

梁庭望说:“当地政府想将大明山开发为旅游区,聘我为传统文化专家组总顾问,在大明山周围的考察中,发现了龙母文化。这时才找到了‘三月三’歌节的发源地,最大的发现是大明山脚下广西壮族祖先建立的骆越国都城遗址,都城附近有1000 多座贵族墓葬,出土的青铜器‘牛首提梁卣’等,只有上层贵族才能拥有,还有象征王权的玉璋、铜鼓、2 万多小玉片等。古骆越国是壮族祖先骆越人建立的地方方国。北部边界在柳州至广州以南,南部边界曾到达越南境内。曾受南越国管辖。”

该发现引起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社科院的重视,2007 年1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了考察组前往大明山考察。

50 多年来,梁庭望始终忘不了自己身上流动着壮民族的血液,他所撰写的《壮族74 村寨文化水平调查报告》,为整个社会关注壮族群众的“精神食粮”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他还撰写了《壮族文化概论》、《壮族风俗志》、《壮族文学概要》等著作,这些都成为壮族高等文化教育的奠基之作。

梁庭望把壮文学研究拓展到壮族文化、壮族历史等研究,在开展壮族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他把目光放得更远,在他和一批民族学者的积极推动下,中央民族大学开启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综合研究。其中,梁庭望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华文化的四大板块学说,也就是把中华文化的结构划分为中原旱地农业文化圈、北方森林草原狩猎游牧文化圈、西南高原农牧文化圈和江南稻作文化圈四大板块。这一新理论的提出,被《望》杂志誉为近年中国文化研究的三大亮点之一。

1993 年梁庭望当选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这是中央民族大学第一位民主投票选出的民意副校长。作为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梁庭望在校风整顿、专业改造、重编教材、分配改革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为学校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据《中央民族报》、《广西日报》)

文章分类: 文化研究
分享到: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副标题

投稿邮箱:tg@buyizu.cn(长期征集稿件)

投稿热线:18885000854

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副标题

李利是晴隆土生土长的布依族女孩,也是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多年来,她一直秉承“抢抓机遇闯市场、创新思路做服装”的理念,传承和弘扬布依族文化,带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在去年当选黔西南州人大代表后,李利更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之重,不仅要做人民的“传声筒”,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发扬人,还要做带动百姓增收的“领头雁”。于是,在去年州“两会”召开的时候,她便撰写了相关提案,会后还多方...

副标题

特色村寨

特色村寨

副标题

好花红村距惠水县城18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全村7.7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668户,总人口3125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816人,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6%。《好花红》传唱于清朝末期,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布依族是贵州的土著民族,是古代濮越人的后裔,也是古……
ABUIABAEGAAgxfGsnAYosPvF_gIw_Ao4WA
Copyright © 2015-2020 布依族在线(www.buyizu.cn)
▌ 主办单位:布依族在线
▌ 创  始  人:邓守强
▌ 许可证号: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 (黔ICP备2020011998号-1  )
▌ 法律顾问:贵州晟仲合律师事务所 罗勇 律师
站长抖音号:dengshouqiang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