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弘扬布依族文化 争当百姓增收的“领头雁” 二维码
9
发表时间:2023-01-30 16:08作者:陈维维 黄丙凤来源:晴隆县融媒体中心 李利是晴隆土生土长的布依族女孩,也是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多年来,她一直秉承“抢抓机遇闯市场、创新思路做服装”的理念,传承和弘扬布依族文化,带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在去年当选黔西南州人大代表后,李利更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之重,不仅要做人民的“传声筒”,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发扬人,还要做带动百姓增收的“领头雁”。于是,在去年州“两会”召开的时候,她便撰写了相关提案,会后还多方协调、抢抓机遇,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甚至还打造了“民族文化非遗一条街”。 同时,李利把产品原料端交给村民,订单收购村里无法外出且无稳定经济来源的老人、妇女纺织的布和刺绣成品,不定期对一些妇女进行免费的刺绣培训,让她们在家也能通过“指尖技艺”增收,真正带着一些群众走出了一条传承发扬与增收致富两不误的好路子。 李利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州人大代表,在去年州‘两会’召开之前,我进行了调研,发现我们少数民族的同胞们都希望把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出去,所以在州‘两会’召开的时候,我就提出来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提案,并且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所以,在去年的六月份,我们就在国家4A级景区阿妹戚托小镇打造了一条民族非遗文化街,我们的销售门店增加了,规模也扩大了,产品更多元化,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我们还通过线上直播,把我们的民族文化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通过努力,我们的民族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 走进李利的公司,随处可见饱含布依族特色无素的服装、包包等产品,李利和工人们正忙着加班加点的设计、打板、赶货,一个原因是她们的产品深受顾客喜爱,订单多,另一方面是她希望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向外推广,让优秀的布依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家园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人大代表是荣誉、更是责任。”李利表示,“下一步,我将继续深入走访选民,搜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做好选民的‘传声筒’,真正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也要努力把我们的民族文化产品做得更好,让更多的人喜欢,把少数民族文化推得更广、更远,切实履行好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人大代表的职责。”(陈维维 黄丙凤)
文章分类:
人物(励志青年)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公益性传播布依族文化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作商业用途,文章导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投稿&意见箱:tg@mail.buyizu.cn |
投稿邮箱:tg@buyizu.cn(长期征集稿件) 投稿热线:18885000854 作者简介:罗正副,贵州大学教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曾在《光明日报》《世界民族》等报刊杂志发表《岂是文献不足征》《实践记忆论》等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调适与演进:中国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研究”,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实践记忆论纲”。内容摘要:新近出版的《布依族口传民歌文化述论》,是布依族口传民歌的重要著作,不仅继承传统课题,而且关注未来发展,更注重当前研究。布依族口... 好花红村距惠水县城18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全村7.7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668户,总人口3125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816人,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6%。《好花红》传唱于清朝末期,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布依族是贵州的土著民族,是古代濮越人的后裔,也是古…… 在贵州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位布依族女干部、女专家,她坚守“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初心,2019年6月,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的关键时刻,勇挑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红星村第一书记重担,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水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