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在线官方网站
新闻详情

浅析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二维码 66
发表时间:2024-05-27 21:09作者:邓守强来源:贵州省布依学会

浅析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作者:邓守强

作者系贵州省布依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邓守强.png

【作者简介】

邓守强,男,布依族,1991年9月出生,贵州龙里人,2015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法学学士学位。布依族民俗学者,系中国民俗学会会员、贵州省布依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都匀市作家协会理事、龙里县布依学会副会长。先后在《人民文学》《山东文学》《贵州日报》等各级刊物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民俗类音乐作品曾多次被CCTV综艺频道刊播。




【摘要】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布依族传统口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医药历法、礼仪、体育技艺等领域的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布依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为了保护和传承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并在法律、政策、制度、组织、资金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然而,在实际保护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保护意识不强、保护资金不足、保护政策不健全等。为了更好地保护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加强保护意识建设,完善保护制度和政策,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夯实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障,助力传承发展。

Abstract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Buyi people encompasses traditional oral literature, art and music, dance and drama, medical calendar, etiquette, and sports skills. It constitute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the cultural diversity of the Buyi people with significant social, cultural value,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safeguard and preserv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Buyi people, China has enacted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implemented corresponding protective measures in legislation, policies, systems, organizations, funds among other aspec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numerous challenges in actual protection processes such as weak awareness towards protection efforts; insufficient funding for protection; and imperfect protective policies. To better protec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Buyi people it is recommended to enhance awareness towards protection efforts; improve protective systems and policies; increase investment in preservation efforts; strengthen legal guarantees for preserv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mong the Buyi people; as well as support i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关键词】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布依族是中国南方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是古越部族骆越的支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文字记录最早出现于典籍《汉书·地理志》一书中。布依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一直深受史学专家与民俗学者的研究和追捧。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文化冲击及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加强,布依族的文化遗产面临着削弱和消失的风险。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和国家文化安全,我国对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相关的法律保护的建议性措施。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对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通过研究,进一步了解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相关法律缺失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法律层面的建设性意见建议。同时,通过对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研究,能够促进民族团结,科学保护文化遗产。

(二)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

在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常由各国政府的文化部门负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制度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成员国家中,通常会采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法案于2006年4月20日正式生效[1]。该公约规定各签约成员国应当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规定了国际合作和援助的机制,中国于2004年8月加入该公约。

此外,许多国家还有其他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美国通过《美国原住民坟墓保护和归还法案》(Native American Graves Protection and Repatriation Act)来保护原住民的文化遗产;英国则在1882年颁布《古迹保护法》(Monument Protection Act)来保护其国内的古迹文化遗产。

在国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设有专门的世界遗产基金(World Heritage Fund) 来支持各国在保护遗产方面给予技术和财政支持。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布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遗产对于我国的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布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地区,其居住环境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通过探讨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并对文化遗产保护存在问题缺陷进行对比分析。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法律角度对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进行研究。

文献资料分析法此次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法律框架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2]。我们收集了有关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文献,包括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全面分析,我们形成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法进行辅助研究。我们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能直观地深入分析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情况,并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我们能够全面地了解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危机,并为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国的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将研究的范围限定在布依族聚居地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两个自治州,特别关注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及保护意义

(一)布依族简介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上的原著少数民族,与壮族、苗族、彝族、侗族、傣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如同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构成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大家庭。布依族的人口分布,主要生活在南北盘江及红水河流域一带(即黔南和前西南两个自治州)。现布依族人口约有358万(2020年人口调查数据),其中贵州271.06万人。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也有独特的文化传统。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史学界一直误认为布依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直至我国民俗学者与文字专家在2007年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进行古籍民间考察时发现,流传于民间的摩经手抄本(布依族傩书)中发现很多古文符号。经研究,判定为布依族古文字。2008年国务院正式承认布依文,并将其列为我国第13项文种[3]。布依文被列为“国宝”,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8个拥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之一。

布依族历史悠久,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布依族文化深受古代古百越文明的影响,至今仍然保留着古百越文明的铜鼓制造技艺、水稻种植、干栏式建筑以及与古百越语一脉相承布依语。布依族的传统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民间艺术、民俗、传说和信仰。

(二)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分类

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布依族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宗教信仰、艺术、技艺等方面的无形遗产。它不仅体现了布依族的精神财富、历史、文化和艺术水平,而且对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4]

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按照行政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国家、省、州(市)、县),类别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类:

1.传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流传的叙事古歌和长篇史诗《盘古开天地》《十二个太阳》《洪水潮天》以及布依族摩经等。

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如惠水县好花红调、镇宁勒尤、荔波县矮人舞、册亨县布依戏、荔波县傩戏、册亨县转场舞、兴义市高台狮灯舞、兴义市八音坐唱、盘州市盘歌、铜鼓十二调、黔南布依山歌十八调、望谟县削肖贯、长顺县姊妹箫等。

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如布依族刺绣、布依族服饰、贵定县益肝草制作技艺、惠水县枫香印染技艺等。

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如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兴义市顶效镇查白歌节、龙里县孔雀寨布依七夕情歌节、开阳县布依族坐夜筵等。

5.传统体育和游艺

如安龙县布依族武术、安顺市抵扛、望谟县糠包、贵阳市花溪区布依族铁链械等。

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都匀市布依族扫寨、布依族丧葬砍牛习俗等。

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责任,也是国家的重要责任。保护和传承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振兴和发展,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5],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还能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收益。因此,对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成为每一个普通公民和国家的重要任务。

(三)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

首先,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灿烂文明的“活化石”,它蕴含着布依族农耕文化、布依族天文历法和布依族人民生活生产方式。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有助于传承布依族的文化基因,使布依族的后代能够了解和继承自己的文化,丰富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其次,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党和国家始终把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胜利前进。

此外,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布依族的文化遗产可以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形成独具特色民族旅游业,为当地居民带来就业机会和收入[6]。同时,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有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升当地的生态文明水平。

总之,保护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具有原生态文化传承、农耕社会文明、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绿色生态的重要价值。保护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保存和传承优秀的布依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7],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三、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的保护现状

布依族作为云贵高原的土著少数民族,历经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千百年来布依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既体现了布依族的历史文化,也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因素,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为了保护这些遗产,国家和社会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为了对优秀珍贵文物加以保护,发扬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我国国家层面相继在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该部法律在2017年进行修订);2011年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出台地方性保护法规。

除了制定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外,还国家还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禁止非法经营、非法贩卖、非法出境的文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定,对进出境文物要进行申报、查验、批准和记录。

此外,对于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先后在贵州省黔南地区和黔西南地区分别建立两个民族区域自治州。1985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8]。此后,黔西南也相继在1987年通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在法治建设上,黔南与黔西南自治条例的颁布,标志着布依族文化遗产的法律保障得以完善。

近年来,通过法治政府创建,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障成效显著,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问题。例如,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经费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二)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

1.法律体系和地方性法规不完善

一方面,我国现行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地区自治法》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根本性的法律保障和支持,但这些法律保护措施不够细化,并未给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另一方面,在地方性法规方面,各地的保护措施和标准也存在差异。例如在贵州省布依族聚居区出台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仅以地域性为基础,针对性单一,没有针对布依族文化保护方面颁布法规条例,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缺乏针对性的保护政策,无法有效保护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9]

总的来说,中国的现行法律体系和地方性法规在对于布依族非遗保护方面依然存在缺陷、不完善,有待细化。

2.非遗申报流程缺乏法律规范

在我国,非遗申报流程基本上是由文化部和地方文化部门负责实施。根据文旅部最新修订的非遗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标准,非遗申报流程包括申报、审核、确定和公布四个步骤。但是,各省、市(自治州)、县由于缺乏严格的法律规范,各省自行出台地方性申报措施,申报流程并没有得到统一和足够法律保障。

首先,布依族主要生活在贵州省,但在我国云南省、四川省、湖南省仍存在少部分布依族同胞,由于各省申报措施不一致,在申报阶段,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申报条件,很多本该符合申报条件的非遗项目,却因为省份不同无法申报。其次,在审核阶段,由于缺乏国家统一审核机制和标准,审核结果常常存在不公平和不透明的问题。最后,在确定和公布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很多被确定为非遗的项目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3.法律保护意识欠缺

法律保护意识欠缺是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大挑战。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农村,传承的载体是广大群众,农村地区人口普遍学历不高,许多布依族人对自己的文化遗产缺乏认同感和关注,导致法律保护意识欠缺。在缺乏认同感和保护意识欠缺的状态下,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受到严重破坏和侵害,甚至出现文化断层等现象。例如,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缺乏对布依语与布依文的传授,很多传统的布依族干栏式建筑遭到拆除或毁坏,传统的布依族手工艺品往往被视为旧物而被遗忘,传统的布依族歌谣和舞蹈往往被流行歌等等。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损坏和破坏:由于缺乏法律保护意识,许多人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破坏或侵害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可能导致传统的布依族民间建筑被拆除或毁坏,传统的布依族手工艺品被视为旧物而遗忘,传统的布依族歌谣和舞蹈抛弃等。

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灭和失传:由于缺乏法律保护意识,许多人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丧失或失传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可能导致布依族的传统文化技能和知识的丧失,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仪式和习俗的失传等。

4.地方财政支持不足

布依族非遗法律保护,地方财政支持不足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由于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因此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是非常重要的[10]。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许多地方政府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来保护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布依族聚居区主要在西南地区,经济基础不发达,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只能满足地方政府的基本运转,无法提供保护文化遗产这种“非必要”开支。其次,民族文化遗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带动地方旅游业,增加地方经济收入,但民族文化旅游投资大、见效慢,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往往高度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振兴工业等方面,而文化遗产保护这类“非生产性”的开支往往被忽视。

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由于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很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往往无法顺利进行,甚至无法开展。这不仅使得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的效果受到影响,也使得独有的文化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此外,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也会导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不佳,甚至出现工资拖欠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生活质量,也会导致人才流失,使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更大的困难。

四、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

1.加强文化传承的立法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全球化,近年来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立法保护已成为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尤其是针对布依族领域的立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地方性法规,制定明确的保护措施和标准,并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待完善的地方。

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许多方面,如传统手工艺、民族音乐、舞蹈、传说故事、民俗仪式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也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许多原因,这些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布依族非遗项目,一是建议加强立法保护,制定法律法规予以约束;二是对违法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进行严厉惩戒;三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资金支持。此外,我们还建议在布依族聚居省份,通过立法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构,负责制定保护规划、指导传承、开展教育宣传等活动。

2.完善地方性保护条例

地方性保护条例是指在保护本地区文化遗产方面,本地区政府制定的法律规定。这些条例旨在保护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并确保其能够被传承和发展。为了完善这些条例,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精准施策,完善和细化地方性保护条例。例如在布依族聚居地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针对性地对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地方条例进行细化,增加文字保护、语言传承、生态环境、古建筑、工艺技艺等具体保护措施,另外在布依语文教育、专项财政支持、非遗项目申报、非遗传承人奖补、民俗研究等方面加以法律保障支持。

二是追责问责,加大非遗保护执法力度。地方性保护条例只有得到执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同时,要严厉打击破坏布依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建立追责问责的机制保障,对于轻视民族文化保护的单位及个人,应当予以追究其法律责任,建构一个秩序优良、保护规范、运转高效的法治环境。

三是部门合作,促进各部门联动合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建议与其他部门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维护文化遗产的安全。

(二)健全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流程

健全遗产申报流程是保护布依族非遗的重要途径。根据文化遗产保护法和民族地区自治法,布依族自治地区依照当地自治条例,依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健全的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

申报表提交

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及个人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申报表,并提交布依族自治地区的省、州(市)、县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申报表应包括但不限于申报人基本信息、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信息、申报理由和证明材料等。

资格初审

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单位及个人需提供有关证明,证明其具有申报资格。这些证明包括但不限于布依族成员身份证明、与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权威证明、社会影响证明等。

文化遗产评估

资格审查通过后,申报单位及个人需提供有关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详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来源、文化背景、社会意义、传承状况、保护措施等。根据这些信息,由专家组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符合申报条件。

公示

布依族自治地区的省、州(市)、县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经过专家组评估通过后,应将拟确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进行公示,供社会各界提出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正式确立

布依族自治地区的省、州(市)、县文化遗产保护部门根据申报信息、专家组评估意见和社会意见进行审批。公示期满后,对无异议的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则将列入保护名录。对未通过审批的项目,向申报单位及个人说明不予通过的理由。

(三)强化法律保护意识

1.布依族文化品牌法律保护

民族文化品牌是指基于某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征和传统,并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性的品牌。它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发展意义重大。

保护民族品牌,就是在保护民族文化。在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法律保护主要依靠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文化产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保护布依族非遗文化遗产,首要是将布依族领域的文化品牌作为商标注册,以获得法律保护。

保护布依族文化品牌,一是能让布依族文化形成统一标识,增强民族核心力,形成民族认同感,提供民族自信心;二是让无形变有形,布依族文化品牌注册商标后,可以发展民族特色商品,从而让无形的文化转化为经济。如:布依族服饰、布依族五色花糯米饭、布依族腊肉等特色注册商标。三是反不正当竞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依法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如果有人侵犯了民族文化品牌的合法权益,可以向商事法院起诉,要求禁止侵权行为并获得赔偿。

2.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识

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政府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方面的法律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也是对非遗的保护。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意识。这意味着,政府应该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规定,从而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对布依族非遗保护的法律机制,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确保文化得以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意识[11]。这意味着,政府应该认真履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责。政府应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阻碍和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犯罪行为[12]。同时,政府应该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公众和企业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中来。

3.公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识

强化公民对非遗的法律保护意识,是提升保护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公民的法律保护意识不仅可以激发个人的保护行为,还可以通过群众监督和参与来督促政府和社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实施态度。

一种方法是通过教育来培养公民的法律保护意识。这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培训、社区活动、媒体宣传等方式来实现。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规定和意义作为课程内容加以讲授;在社会培训中,可以组织专家或者资深的文化保护工作者来讲解法律法规和保护方法;在社区活动中,可以利用诸如民族文化节、手工制作、讲座论坛等活动来提高公民的保护意识和能力;在媒体宣传中,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等途径来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知识和正确理念。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立法和执法来保障公民的法律权利和义务。这需要政府制定和完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保护主体的权利和义务[13],规范保护行为的范围和方式。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公民的保护权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促进公民的法律保护意识。这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来实现,如设立保护贡献奖、优秀保护者奖等,以此来鼓励公民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并赋予他们相应的荣誉和奖励。

(四)加大地方财政支持

虽然在保护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国家已经采取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保障,但地方财政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可以通过增加中央专项财政拨款来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提高保护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财政预算,以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支持保护工作[14]。此外,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保护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其次,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或补贴来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考虑对参与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企业或个人提供税收优惠,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保护工作[15]。此外,也可以考虑向参与保护工作的社区或个人提供补贴,以帮助他们承担保护工作的相关费用。

五、结语

经过本研究,我们对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关的法律保护措施。我们发现,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文化流失、遭到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对性措施和改进意见。首先,我们建议加强立法保护,完善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其次,我们建议健全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流程和加大地方财政支持。最后,我们建议强化法律保护意识,一是建立民族文化品牌保护;二是推动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识;三是树立公民懂法意识。对非法掠夺布依族文化遗产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和惩治这种行为。

总的来说,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出贡献,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由于时间和资源有限,我们只对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未能对每一个具体的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其次,我们的研究基于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扩大样本规模,进行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促进政府、社会和各界共同努力,为保护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冰青. 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行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7.

[2] 王芳.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2.

[3] 陈荣. 荔波布依族文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全国之最[J]. 黔南日报,2011.

[4] 高强,王祥熙,高仙.论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0):17-20.DOI:10.13391/j.cnki.issn.1674-7798.2013.10.007.

[5] 彭莹, 杨吉惠. 布依族民歌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探索与实践——黔南职院"非遗"文化传承路径探索[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11):2.

[6] 吴源.祁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612-616.

[7] 罗福. 浅谈布依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11):1.

[8] 袁长征. 民族经济政策法制化问题研究[D]. 西北民族大学.

[9] 韦浩.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10] 隋婷婷. 庄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15.

[11] 王娟.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保护及其完善[D].苏州大学,2010.

[12] 李虎.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洪山戏研究[D].安徽大学,2012.

[13] 刘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完善及应对措施[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07):288.

[14] 周耀林,李姗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05):117-122.

[15] 孟小伟.“非遗”视角下的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基于罗甸县布依族土布制作田野调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5):36-38.

投稿邮箱:byzzx@qq.com(长期征稿)

投稿热线:166-8500-0854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副标题

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副标题

“布依族的刺绣技艺分素绣法、彩绣法、剪贴法、扎染法四个内容。要做好刺绣的前提首先是绘画,只有将要刺绣的图案画出来,才能依托图案进行刺绣。”在望谟县搬迁安置点平洞街道亚鲁社区,贵州树娘绣刺绣有限公司举办的培训班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正在给绣娘学员们讲解着刺绣的内容。(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韦树章一边说着一边在一张桌子上铺开...

副标题

特色村寨

特色村寨

副标题

板光布依古寨地处巍峨的龙头大山山脉东麓主峰公龙山腹地,隶属贞丰县挽澜镇板光村,距县城16公里,距挽澜镇8公里,是挽澜镇辖区内的海拔最高的村庄。海拔约1600米,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60%。板光布依族自然村寨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洒落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有“云上布依人家”之称。板光寨布依语叫“曼莱逛”(Manlnaizguangz)。相传,从前这里生长着一大片茂密像桫椤树一样...
站长抖音号
投稿邮箱:byzzx@qq.com
新闻热线:166-8500-0854
Copyright © 2015-2024 布依族在线(www.buyizu.cn)
▌ 指导单位:贵州省布依族青年联谊会
▌ 主办单位:布依族在线编辑部
▌ 许可证号: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黔ICP备2020011998号
▌ 创  始  人:邓守强
▌ 法律顾问:贵州北鸣律师事务所 罗勇 律师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