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铜鼓十二调 二维码
16
发表时间:2024-06-03 23:39来源:布依族在线 演奏铜鼓十二调。 王元虎 摄 铜鼓十二调简介: 铜鼓十二调指用铜鼓演奏的十二段乐曲,流传于黔西南州贞丰县、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等布依族聚居区,并辐射到关岭自治县、六枝特区、普定县等周边布依族地区,形成了一个几县范围内布依族传统铜鼓文化圈。 铜鼓是一种青铜礼乐器,相传由布依族先祖古百越“骆越”一支所造。铜鼓被布依族人视为传家宝和氏族的团结鼓。布依族铜鼓十二调源于该民族古代的祭祀习俗,由“喜鹊调”“散花调”“祭鼓调”“祭祖调”等组成,合称“十二调”,内容有:庆祝丰收、佳节贺岁、追思祖德、驱恶扬善、舒畅心胸等,有“古、多、广、美”的特征,也作为用铜鼓舞蹈的乐队指挥的主要乐器。 2006年,铜鼓十二调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级非遗传承人伍泰安: 音译鼓谱巧传技法 “由于布依族没有文字,铜鼓十二调没有记录谱子,在学习演奏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以拟音词来记录鼓谱调子,贴在墙上,到我家来学习的人就可以照着练习,很快就能掌握铜鼓的演奏技巧。”铜鼓十二调省级传承人伍泰安笑呵呵地说起在传承过程中的巧思。 布依族铜鼓作为民族和区域文化的一部分,它始终与布依族的生活、文化样式生息与共。“比如铜鼓上的太阳纹、云雷纹、水波纹,就与我们布依族的崇拜有关。”伍泰安介绍,布依族铜鼓常与唢呐、皮鼓、大镲、铓锣等混合敲击演奏,基本保持着古时的演奏风格,乐声古朴厚重。 一直以来,铜鼓的传承多为一代一代口传心授,依靠徒弟自身灵性和悟性,因此传承下来的铜鼓十二调各有不同。 今年80岁的伍泰安,为了传承好这项技艺,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桎梏,让更多人有机会学到这项传承千年的民族技艺,培养新生力量。
文章分类:
民族乐器
|
投稿邮箱:byzzx@qq.com(长期征稿) 投稿热线:166-8500-0854 “布依族的刺绣技艺分素绣法、彩绣法、剪贴法、扎染法四个内容。要做好刺绣的前提首先是绘画,只有将要刺绣的图案画出来,才能依托图案进行刺绣。”在望谟县搬迁安置点平洞街道亚鲁社区,贵州树娘绣刺绣有限公司举办的培训班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正在给绣娘学员们讲解着刺绣的内容。(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韦树章一边说着一边在一张桌子上铺开... 板光布依古寨地处巍峨的龙头大山山脉东麓主峰公龙山腹地,隶属贞丰县挽澜镇板光村,距县城16公里,距挽澜镇8公里,是挽澜镇辖区内的海拔最高的村庄。海拔约1600米,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60%。板光布依族自然村寨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洒落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有“云上布依人家”之称。板光寨布依语叫“曼莱逛”(Manlnaizguangz)。相传,从前这里生长着一大片茂密像桫椤树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