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八音坐唱的艺术魅力 二维码
7
发表时间:2024-06-10 01:02来源: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布依八音坐唱的艺术魅力 白源源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布依八音是布依文化的亮点、品牌,是反映一个民族发展、精神支撑、思想感情的强大精神支柱。八音坐唱反映布依族千百年来对光明的追求,美好的向往,和谐的企盼,八音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了极大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布依八音;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艺术魅力 文章编号:1009—0673(2010)02—0071—02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流传在黔西南的布依族“八音坐唱”,是自治州乃至贵州省的品牌,在历年的各类大赛中曾获不少奖励,曾被人们称之为“声音活化石”,“盘江奇葩”,“天籁之音”等等,到黔西南旅游的嘉宾,都争先欣赏布依八音,而且对八音给以极高的评价。 流传在黔西南布依族地区的布依八音,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八音是在北宋时期流入南盘江布依族聚居区的。当时,狄青领兵征讨南方,士兵与土著民族结合,把他们带来的乐曲传给少数民族,从此,就在少数民族地区流传开来。据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平南乐》中称:“广西诸郡,人多能合乐。城廓村落祭祀、婚嫁,丧葬,无一不用乐,虽耕田亦必口乐相之,盖日闻鼓笛声也。每岁秋成,众招乐师教习子弟,听其音韵,鄙野无足听。唯浔州平南县,系古龚州,有旧教坊乐甚整[1],异时有以教坊得官,乱离至平南,教土人合乐,至今能传其声。” 元代以来,“八音”加入了民俗,喜庆内容的演唱,并吸收其他吸取特点,丰富了演唱内容。据清代《清稗类钞》中记载:“八音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所唱有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2]至此,八音已发展成曲艺形式。 历史上黔西南沿盘江的几个县,曾划归广西泗城府,故“八音”流入民族地区就涵盖盘江地域。在“拔粤归黔”之前,黔西南的册亨,安龙,兴义等县与广西的百色,田林,隆林,西林,凌云等县,同属一行政辖区。就黔西南辖地而言,“八音班”就有19 个(按州艺研所统计)。[3] “八音”在民族地区,历经千年的传播,年复一年,每逢重大节日和布依族的婚丧嫁娶等喜事,都少不了“八音”活动。固此,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期,就经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布依族说唱艺术———“八音坐唱”。并载入《中国民族曲艺》史册。[4] “布依八音”是由布依族的牛骨胡,牛角胡,葫芦胡,月琴,竹笛,丁锣,小钗,刺鼓8 种乐器组成,故因此而得名“布依八音”。后来在不断发展中,加入了唢呐,木叶,勒尤等民族器乐,其特色更加浓郁。 “布依八音”在演唱曲目时,系按故事内容,分别由一个人多角扮演人物演唱,所以历史上又有“板凳戏”之称。这种“跳进”以第一人称扮演人物演绎故事,“跳出”以第三人称解说人物,故事的艺术形式,就是我国的传统曲艺。“布依八音”就是以说唱来表现人物情节的。在演出时,他们用“双语”,及布依语和汉语。在布依族地区用布依语,在汉民族和其他民族杂居区就用汉语。 “八音”从北宋时期流入盘江地带以来,逐步改变了元代以前八音主要是作器乐性演奏,以吹打为主的“鱼龙漫衍”的伴奏,加进了布依族的系统乐器(如牛骨胡,葫芦胡,月琴,竹笛等)。明末清初以后,布依人家往往在各种庆典和喜事中,都要请“八音班”去演唱,深受布依人民欢迎。 “八音坐唱”最早曲目源于布依族古经文的《安王》,是布依族老摩公主持丧事时所用的经文“安王课”,属“请圣科仪”(即“呼唤灵魂仪式的歌谣”),是用汉字记录布依语言成本传世,为布依“土戏”(即布依戏) 的形成提供了戏剧脚本的基础。[5]因此,布依八音和布依戏有着血缘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同是黔西南布依文化的瑰宝。 通过笔者的走访,请教布依族的专家,同时将八音和乐器对比,分析,的确称得上布依文化之精品。乐曲表现出来的韵味,有着宫廷音乐的宏伟,庙堂音乐的庄严,布依音乐的柔美,就以其中的“祈福调”乐曲而言,它会把你带入庄严的祭祀场景,虔诚地随着乐曲进入规定情景。 贵州安龙的盘江布依文化“五宝”展演,在演出布依八音之先,按布依传统演出习俗,先演“开台”。由身着布依童装的男女小孩扮金童玉女。在“祈福调”的伴奏下,唱念做舞,祈求全寨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这种“开台”有着极强的感染力,透视出布依文化深厚的底蕴。 舞台上的布依儿童(金童玉女)用稚嫩的童声唱出:“来了来了,好的来了,坏的去了,好的来了,坏的去了!”他们用如此浅显易懂的唱词,把布依族的追求,祈盼,用八音曲调唱出来,感人至深。接着布依儿童边唱边舞,向天地敬酒,唱出“好的留下坏的走,香的留下臭的流。浑水东流去,清水盘江流!”“开合大吉大利,接到请看正戏!”说完,二人退回乐队,“八音坐唱”开始。 短短的几句开合唱腔,道出了布依人对美好的追求,对和谐的期盼,对光明的憧憬。使人感动,使人着迷,这就是她的艺术魅力! 过去,笔者欣赏过的“布依八音”,仅是“贺喜堂”,“迎客调”,“敬酒调”等“八音”段子,通过深入了解,接触到“八音”曲目《胡喜与南祥》等。再通过细致的调查,采访,流行于金州的布依八音调,尚有:“正调”(也叫“起落调”),闲调,贺喜调,过场调,喜调,起调,拜堂调,打仗调,反皇调,“马刀灵”(即“留客调”),走阴调,八板,喊板,林板,反调,歌堂调等等。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曲牌“马刀灵”,汉语意为:“来去都住这点”。按“八音”演出习俗,乐队奏此曲,客人就知道不能走了。这是主人留客用乐曲表达的感谢。长时期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乐曲留客的习俗的,这充分显示出布依八音的艺术魅力。 布依八音作为布依族的文化品牌,黔西南的民族文化亮点,有责任和义务把她继承下来,推广出去,让她发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黔西南州文化艺术志[Z]. 1991. [2] 黔西南州文化局,省文化厅.贵州布依戏[Z].1992. [3]黔西南州文化艺术志[Z].2002. [4]中国民族奇艺布依奇艺[M].贵州出版社,1996.责任编辑:杨仕锰 *作者简介:白源源(1963— ),女,贵州贵阳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教学。 摘自:2010 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2 期 |
投稿邮箱:byzzx@qq.com(长期征稿) 投稿热线:166-8500-0854 “布依族的刺绣技艺分素绣法、彩绣法、剪贴法、扎染法四个内容。要做好刺绣的前提首先是绘画,只有将要刺绣的图案画出来,才能依托图案进行刺绣。”在望谟县搬迁安置点平洞街道亚鲁社区,贵州树娘绣刺绣有限公司举办的培训班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正在给绣娘学员们讲解着刺绣的内容。(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韦树章一边说着一边在一张桌子上铺开... 坐落在黔西南州贞丰县城东北部的永丰街道必克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全村600多户近3000人,大多是布依族,是该州较大的布依族村寨之一。必克布依古寨四面青山环抱、河流交织,寨中绿树成荫,石桥与河水相映成辉,俨然一幅水墨山水画卷,有诗赞曰:“水经石上流,风从花间过,人在画中行,胜似桃花源。”必克是布依戏的发源地之一,寨中有古戏台、戏楼遗址。必克布依古寨世代传承着杂技、棍术、舞龙、高台舞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