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网
新闻详情

必克布依古寨:守住民族文化的根与魂

 二维码 100
发表时间:2024-10-10 10:15作者:黄飞鸿 梁德康来源:贵州日报

必克布依古寨:守住民族文化的根与魂.png

坐落在黔西南州贞丰县城东北部的永丰街道必克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全村600多户近3000人,大多是布依族,是该州较大的布依族村寨之一。

必克布依古寨四面青山环抱、河流交织,寨中绿树成荫,石桥与河水相映成辉,俨然一幅水墨山水画卷,有诗赞曰:“水经石上流,风从花间过,人在画中行,胜似桃花源。”

必克是布依戏的发源地之一,寨中有古戏台、戏楼遗址。必克布依古寨世代传承着杂技、棍术、舞龙、高台舞狮等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成了必克村的重要文化遗产,使得布依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必克历史久远,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布依族文化,包括古布依戏、杂技、龙灯、狮灯,还有糠包舞。每逢重要节日或活动,我们龙灯和狮灯都要参加。”必克村寨老陆德珍说。

村内还传承有布依族棍术,源于清乾隆年间,是村民用于保村护寨、强身健体之术,有着“习武之人要注重‘德’字,不可滥用伤人,要有‘礼让’的习武品德”的师徒传承训诫,反映了布依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尚武精神。2009年,布依族棍术被列为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服饰是布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布依族妇女自己纺纱、织布、刺绣,以歌舞传承文化、以服饰记载历史,沿袭着男耕女织的传统农耕文化。

古寨一直以来都有种桑养蚕的传统。近年来,当地不断发展壮大种桑养蚕产业,积极探索“桑—茧—丝”产业链发展途径,助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已建设蚕房1600平方米,种植桑树1000余亩,可养殖桑蚕400万只,年产值200万元以上,有效带动必克村及必克安置点239户群众就业增收。

“必克村在产业发展上积极探索‘多点开花’的发展模式,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生姜。”必克村干部王鹏诗说。

必克布依古寨先后荣获“国家级文明村寨”“省级文明村寨”“省级法治示范村”“双拥示范民族村”“金州三十年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等称号;2021年,入选贵州省第三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23年,被授予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25个乡风文明典型案例村称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飞鸿 通讯员 梁德康)

投稿邮箱:byzzx@qq.com(长期征稿)

投稿热线:166-8500-0854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副标题

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副标题

“布依族的刺绣技艺分素绣法、彩绣法、剪贴法、扎染法四个内容。要做好刺绣的前提首先是绘画,只有将要刺绣的图案画出来,才能依托图案进行刺绣。”在望谟县搬迁安置点平洞街道亚鲁社区,贵州树娘绣刺绣有限公司举办的培训班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正在给绣娘学员们讲解着刺绣的内容。(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韦树章一边说着一边在一张桌子上铺开...

副标题

特色村寨

特色村寨

副标题

板光布依古寨地处巍峨的龙头大山山脉东麓主峰公龙山腹地,隶属贞丰县挽澜镇板光村,距县城16公里,距挽澜镇8公里,是挽澜镇辖区内的海拔最高的村庄。海拔约1600米,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60%。板光布依族自然村寨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洒落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有“云上布依人家”之称。板光寨布依语叫“曼莱逛”(Manlnaizguangz)。相传,从前这里生长着一大片茂密像桫椤树一样...
站长抖音号
投稿邮箱:byzzx@qq.com
新闻热线:166-8500-0854
Copyright © 2015-2024 布依族在线(www.buyizu.cn)
▌ 主办单位:越人网 • RAANZ BUXQYAIX
▌ 技术支持:贵州濮越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许可证号: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黔ICP备2020011998号
▌ 创  始  人:邓守强
▌ 法律顾问:贵州北鸣律师事务所 罗勇 律师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