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调) 二维码
477
发表时间:2018-05-05 00:00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布依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布依族民歌种类繁多,包括古歌、叙事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有独唱、对唱、齐唱、重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布依族民歌曲调分“大调”和“小调”两种,“大调”用于婚丧等正式的场合,音调高亢,引人入胜;“小调”往往在月夜或“赶表”谈情说爱时演唱,音调柔婉,活泼动听。 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调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惠水县 好花红调是布依族人叙唱情爱的歌曲,它发源于贵州省惠水县好花红乡一带的布依族山寨,在惠水、青岩、花溪、龙里、贵定等地区广泛流传。这一曲调清代时即已在布依族民众间传唱,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 好花红调中的“好花”指的是布依族村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刺藜花,过去布依族人演唱这一曲调主要是为了联络感情,寻找意中人,所以必须选择场合,不能随口就唱。男女双方对唱情歌时,一般先唱敬客歌,再唱问候歌,然后唱抬爱歌。唱到“二八栏杆”时,双方经过逐步试探,情意已相当融洽,即以“好花红”为歌头,尽情对唱。 好花红调旋律简单,属羽调式民歌,包括四句两个乐段。歌词七字四句,采用比兴手法抒情达意。曲子由“6、1、2、3、5”五音组成,第二乐段对第一乐段进行反复,形成并行乐段,旋律一直围绕“6”音展开,行进得相当活跃,最后两个乐段的结束音都落在主音上。 在两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好花红调继承布依族民歌原有的曲调,又吸纳了汉族山歌七字四句的样式,逐渐形成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惠水山歌调,与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一道成为布依族曲调的代表。其简约明快、悠扬婉转的曲调和清新简练、寓意深远的歌词表现了布依族人民健康的生活情趣,同时成为布依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形象印证。好花红调长期在布依族民众间流传,影响深远。目前,好花红调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上多数歌手相继离世,这种原生态的布依族山歌传承乏人,前景堪忧,亟待抢救保护。 |
投稿邮箱:tg@buyizu.cn(长期征集稿件) 投稿热线:18885000854 李利是晴隆土生土长的布依族女孩,也是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多年来,她一直秉承“抢抓机遇闯市场、创新思路做服装”的理念,传承和弘扬布依族文化,带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在去年当选黔西南州人大代表后,李利更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之重,不仅要做人民的“传声筒”,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发扬人,还要做带动百姓增收的“领头雁”。于是,在去年州“两会”召开的时候,她便撰写了相关提案,会后还多方... 好花红村距惠水县城18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全村7.7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668户,总人口3125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816人,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6%。《好花红》传唱于清朝末期,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布依族是贵州的土著民族,是古代濮越人的后裔,也是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