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医药(益肝草制作技艺) 二维码
1593
发表时间:2018-05-06 00:00来源:中国布依网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布依族医药(益肝草秘方) 项目级别:第四批国家级名录 项目类别:传统医药类 项目民族:布依族 项目产源地:布依族医药产地源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 气候要求 贵州省贵定县属亚热带季风湿热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足,气候复杂多变。地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共有大小河流144条,河网密度达0.446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8%,物产丰富、生态良好。植物种类繁多,有151科,474属,881种,分布在全县各地。天然中药材资源丰富,有厚朴、黄皮、木通、楼子、八角枫、栀子、南五味子、朱砂根、天麻、石斛、杜仲、野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灵芝等,“益肝草”就是由当地的多味药材加工炮制而成。
分布区域
历史渊源 布依族源于我国古代“百越”, 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历代史称“濮越”或“濮夷”、“僚”、“蕃蛮”、“八蕃”、“仲家”、“侬家”、“布笼”、“笼人”等。《宋史·西南蛮传》载:布依族先民“僚人”凡“疾病,击铜鼓、桫椤以祀鬼神。”在布依族世居地,人民群众对疾病很少有预防,只有在发病后才采取措施,甚至束手无策,只好请鬼师驱鬼免灾。鬼师大都掌握几种草药,除驱鬼免灾外还兼用一些草药治病,达到“神药两解”的效果。布依族先民为了同疾病作斗争,对某些自然药物的治病效果和毒性作用予以注意,并进而加以利用。经过无数次零星的、分散的,但却是有意识的试验,观察,口尝身受,实际体验,逐渐创造并积累起一些用药知识。经过反复的实践与认识过程,不断总结,逐渐形成了早期的药物疗法。在布依族的草医中,大都掌握世代相传的许多本土治疗疾病的方法。 技艺概述 采药前,要在野外举行祭祀仪式,由布依族寨老召集主持,以祈求除病消灾为目的,摆设净茶净酒,在锣鼓鱼木等交响节奏声中,边唱诵边烧纸,以雄鸡血献祭土地,药师面向东方,净手合掌,祭拜祖师。
祭祀仪式
祭祀仪式结束,即刻采药,务必在上午10时前完成。 接着将采摘的地耳草、酸汤杆、黄栀子、客蚂叶、蒲公英等鲜药洗净、晒干,用碓、擂钵研磨备用。 最后,用瓦罐熬制,加入特配秘方,20分钟后即可完成。
熬药
所有器具皆为木、石材质,不沾铁器,以保证药物的疗效,采取修制和水火共制方法配制而成。 相关器具有采药使用的锄头、刨子、镰刀、背篓,有加工药材的簸箕、筛子、碓、擂钵、甑子、土罐等。 重要价值 历史价值:布依族自古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本民族语文字,祖辈相传、徒师相承的口述史起到了记忆的重要作用。布依族防治肝病益肝草秘方的传承,正是布依族先民在历史上顺应自然、防止疾病所积累的地方性知识,具有一定口述史的历史价值。 科学价值:布依族防治肝病益肝草秘方的传承,正是布依族先民在历史上顺应自然、防止疾病所积累的地方性知识,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对“益肝草”秘方的新发现、新认识,正日益显示出其固有的科学价值。“益肝草”资源丰富,成本相对低廉,对于解决高速增长的医药卫生费用与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的矛盾可发挥一定作用。 采药前在野外举行祭祀仪式,以雄鸡血献祭和祭拜祖师等事像对民族学、民俗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 存续状况 “布依族防治肝病益肝草秘方”,经贵州特色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发扬光大(2014年荣获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现不仅生产出治疗肝病的民族成药“益肝解毒茶”,而且还开发出具有保肝护肝作用的“益肝草”植物饮料,实现了“传统秘方”向现代工艺生产的转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于2010年上马年产5万吨益肝草植物饮料技改扩建项目,两条生产线于2011年12月28日、2012年12年28日先后竣工投产,益肝草年产量达到2万吨。两条生产线的建成投产,解决社会就业300余人。 2013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公益性传播布依族文化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作商业用途,文章导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投稿&意见箱:tg@mail.buyizu.cn |
投稿邮箱:tg@buyizu.cn(长期征集稿件) 投稿热线:18885000854 作者简介:罗正副,贵州大学教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曾在《光明日报》《世界民族》等报刊杂志发表《岂是文献不足征》《实践记忆论》等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调适与演进:中国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研究”,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实践记忆论纲”。内容摘要:新近出版的《布依族口传民歌文化述论》,是布依族口传民歌的重要著作,不仅继承传统课题,而且关注未来发展,更注重当前研究。布依族口... 好花红村距惠水县城18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全村7.7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668户,总人口3125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816人,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6%。《好花红》传唱于清朝末期,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布依族是贵州的土著民族,是古代濮越人的后裔,也是古…… 在贵州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位布依族女干部、女专家,她坚守“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初心,2019年6月,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的关键时刻,勇挑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红星村第一书记重担,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水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