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十大杰出青年 二维码
1185
发表时间:2018-05-09 00:00作者:王显华来源:中国布依网 王菁,女,布依族,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人。1971年03月出生,中专学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州代表团)。民族企业家,中级服装设计师,布依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贵州十大杰出青年。现为贵州省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执行董事。 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亲历的一件事,至今未忘。法国一个10多人的旅游团从云南下兴义,到巴结镇观赏布依族婚俗。婚俗很热闹,法国客人非常高兴,连连拍照。当旅游车要返回兴义城区时,两个穿汉族服装的姑娘要搭车进城。记者见其中一人很面熟,愣了一会才知道是新娘。导游告知,刚才是婚俗演示。并笑笑解释说,不可能游客天天来天天有结婚。“新娘”确是布依族,穿汉族服装,主要是担心穿民族服装被嫌“土”。 这种现象,还不是个别。 笔者真担心,如果照此下去,十年、二十年,我们身边的布依族服饰、苗族服饰,其他的民族服装或民族文化的东西,是否会随时间行走而退化,甚至消失。而服饰,正是一个民族文化最具体、最形象、最能展示传播的重要元素。 笔者的担忧,随着采访、认识布依族女企业家王菁而有所变化。 黔西南及周边一带的布依族服饰及布依族文化,在王菁及与她同样关心民族文化的人士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较好的继承、发扬光大。 王菁,1971年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市万屯镇新桥村坡落组一个布依族家庭。21岁进北京服装研究所学习服装设计,获得中级服装设计师资格, 结业后到安顺民族色织蜡染厂工作。1996年,她回到兴义创业,专门从事布依族服饰开发。王菁开发布依族服饰及文化,其历程就是挖掘、吸纳、创新、光大。 王菁生长在布依族人家,对布依族习俗、礼仪、服饰等很熟悉。但作为一个创业者,她不能囿于家乡那个小圈圈。走出山寨天地宽,她像一只羽毛正丰、蓄势待发的布谷鸟,展翅飞翔,飞到更远更广阔的天地鸣唱。 她用心收集、吸纳布依族服饰及文化,进行必要的商业化运作。 2002年初,王菁创办布谷鸟服装制作中心,并担任总经理。2005年5月组建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她走遍了黔西南州各县市、顶效开发区,到过贵阳、六盘水,西上云南,南下广西,艰辛。2005年一个夏天,为了得到六盘水一个山村布依族服饰图案,她开车前往。路程远,只身一个,又饿又孤单,但她咬牙坚持,直到把资料收集来。 她积极参加各种民族文化活动。近在本州,远至云南、广西,只要民族文化活动,她就带着相机,拍照,有特色服饰就买下。 有客户邮寄来、或从网上传来的服饰图片,她都收集。现在她拥有布依族、苗族、彝族、傣族、仡德族、水族等10多种民族服装饰品图片2000多张。为了很好地保存,她特购置了一个大储量硬盘将图片扫描储存。 2007年,她还学会用电脑设计服饰。 电脑、图片资料库,为她设计、构图,提供了一极大的方便。 创新,让布依族服饰彰显魅力。 在王菁看来,布依族服饰是质朴的,是美的。但因为质朴,也有它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欣赏、追求、崇尚的东西会随之变化,如果不很好的去开发、适应,再珍贵的东西也会因少有人去用它、注意它而渐渐地淡出人们生活,甚至被人遗忘。而对一种文化的继承,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挖掘、开发、创新,使它得到人们认可,从而接受它,喜爱它,使用它。 虽是布依族,但由于地域不同,生活习俗、喜爱追求的不同,服装、饰品也不尽相同。 王菁在收集、设计布依服装中,发现贵州贞丰一带的白条纹布依族服装,托肩是放在衣服内。托肩,是块约长40、宽20厘米布,通常加厚,让人肩挑背驮物品时好受些。王菁设计布依族服装时,把托肩放在衣服外边。颜色,过去就一个色,通常是黑色,而王菁把它设计为用芷青蓝布,上面绣上常见的刺黎花或其它不知名的野花。这一改变,锦上添花,即是托肩实用,又是饰品美观。 在考查兴义市巴结镇、三江口一带布依族服饰时,王菁发现,这里的衣服有一个特点,袖口都是双层的,呈喇叭状——里层长、口子大,外层短、口子小。 王菁把袖口特色保留外,还将这一特色移植到其他一些服装上,领子是双层,衣服是双层,里长、外短。 面料、色彩,也适当作一些改变。原来用土布,现在是土布加些化纤布;原来主色黑色,现在用黑色,也用蓝色、红色。 这样经过小改变、设计制作的服装,衣服还是原来的布依族服装,但看上去它色彩更丰富,式样更漂亮,穿起来更轻便舒适,价格也更便宜,深受人们、尤其是文化演出演员的喜爱。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对一些客人需求的盛装、礼服,王菁便用地道的布依族土布,手工制作。但它成本较高。 王菁的创新设计、制作,让布依族服饰、民族文化走得更广、更远。 近几年,黔西南州各县市乡镇、村组的农村中老年妇女,自由组合了80多个文艺表演团队。王菁每年要为每个队设计、风格各异的民族服装。这2000多农村妇女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在州内外表演,即开心又挣钱,高兴地说:真好啊! 王菁设计制作的民族服装和工艺品先后进入各种民族旅游文化活动场所。黔西南州二十年州庆、兴义“马岭河漂流节”、安龙“荷花节”、顶效布依族“查白歌节”、贞丰布依风情节、兴仁苗族风情节、兴义“金秋万峰旅游节”和2005年的“五彩黔西南”等节庆活动演出服饰,受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黔西南州劳模、少数民族代表及州县市领导代表穿着的民族服装,都是她设计和制作的。 中国青年博士团2006年4月考察兴义,受团州委委托,王菁为博士团成员量身定做的布依族高档中式手工布扣服装,深受博士团成员喜爱。她应邀为省内六盘水市布依学会成立、毕节织金布依学会成立、贵阳白云区“国际风筝节”、贵定县“金海雪山节”、六枝特区陇脚“月亮河布依文化生态园”开园、黔南州五十年州庆,为省外广西隆林五十年县庆、浙江宁海“徐霞客旅游节”、云南河口布依学会换届选举、云南省红河州五十年州庆、广西隆林“苗族跳波节”等庆典活动,设计制作了布依服装、道具、礼品,并受到了好评。 王菁还为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王丽蓉、杨喜秀、姚先祥、黄榜泉,党代表王敏琴,2008年高考贵州省文科状元查方梅等设计制作盛装。这些代表穿着盛装上北京,获得一片好评。 2006年6月,王菁受邀,带着她设计制作的布依族服装到澳门参加一项活动,当时任澳门特首何厚铧走到身着布依族盛装的王菁面前时,停住向她询问、了解布依族文化,并与她合影。2007年7月,王菁带着她设计制作的布依族服、民族工艺品,参加了在新疆喀什举办的中亚南亚国际贸易促进会。2008年12月初,布谷鸟公司获得了进出口贸易权。王菁将走出国门,推介自己设计的布依族服装、民族工艺品,传播布依族服饰、民族文化。 王菁先后创办了一个服装厂、一个酒店、一个演出团、一个生态旅游开发中心等实体,布谷鸟公司现在是一个集民族服饰、演出服装设计制作,民族食品、民族饮食文化研究开发,民族工艺品、民族旅游产品生产经营,民族歌舞表演,民族生态农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企业。 去年下半年起,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布谷鸟公司因客户多,遍及贵州、广西、云南,服装产品除布依族服装外,还应邀设计生产苗族、彝族、傣族、水族等民族服装;服务项目多一些,公司整体业务影响较小。 王菁,获得多项荣誉,其中有2008年3月被评为 王菁因在布依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开发方面成绩突出,2005年2月7日,作为黔西南州28名劳模、少数民族代表之一,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文章分类:
人物(商界精英)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公益性传播布依族文化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作商业用途,文章导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投稿&意见箱:tg@mail.buyizu.cn |
投稿邮箱:tg@buyizu.cn(长期征集稿件) 投稿热线:18885000854 作者简介:罗正副,贵州大学教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曾在《光明日报》《世界民族》等报刊杂志发表《岂是文献不足征》《实践记忆论》等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调适与演进:中国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研究”,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实践记忆论纲”。内容摘要:新近出版的《布依族口传民歌文化述论》,是布依族口传民歌的重要著作,不仅继承传统课题,而且关注未来发展,更注重当前研究。布依族口... 好花红村距惠水县城18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全村7.7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668户,总人口3125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816人,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6%。《好花红》传唱于清朝末期,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布依族是贵州的土著民族,是古代濮越人的后裔,也是古…… 在贵州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位布依族女干部、女专家,她坚守“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初心,2019年6月,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的关键时刻,勇挑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红星村第一书记重担,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水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