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戏”传承人 二维码
305
发表时间:2018-07-05 00:00来源:黔西南日报 黄成珍正在进行竹鼓表演 人物名片: 黄成珍,女,布依族,布依戏传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非遗评审意见:黄成珍是贵州省册亨县一位业余布依戏演员与传承人。曾师从崩杠布戏班第五代戏师陆凤元老先生,从此与布依戏相伴为生。册亨县布依戏一直以民间的、业余的形式延续传承,先后有册亨县业余布依戏团、纳阳布依戏班两个班社,在这两个班社中,黄成珍都作出很大贡献。其中,纳阳布依戏班就是黄成珍创办的。作为布依戏业余剧团,在黄成珍带领下,常年活跃在农村,丰富农村布依族百姓的文化生活,诚为可贵。黄成珍是清代道光以降册亨县布依戏第六代传人,在其后,她已经培养了传承人多达三十余人。由此可见,该传承序列是完整有序的。经过评审组评审,该申报人黄成珍符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审标准,同意推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抱赛(韦启军饰)与老姑妈(黄成珍饰)。 邢贵龙 摄 她从小生长在大山,是大山朴实的女儿;她是一名布依族歌手,是布依戏里那个美丽善良的罗细杏;她是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她将家乡的民歌和戏曲唱到山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和她的文艺表演队活跃在田间地头,为父老乡亲送去精彩的节目……被誉为“布依族的李谷一”。 她,就是黄成珍。 布依山寨的“罗细杏” 黄成珍家住册亨县者楼镇,秀美的大山、清淳的山泉,孕育了她得天独厚的音乐天赋。从小爱唱歌的她,在当地浓郁的布依文化氛围中,在父母的影响下,对布依民歌有着特殊的兴趣和爱好,十里八村,不论哪里有演出,黄成珍都会跑去看;左邻右舍,不论哪家有人哼唱民歌,黄成珍都要赶去听……悟性好、歌喉又甜美的她,渐渐地会唱的歌也越来越多。 黄成珍的音乐天赋虽然在布依山寨初露头角,但真正促使她成为歌手,却缘于一段特殊的参选经历。 1984年,中央文化部下发了“关于举行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优秀剧目录相观摩和召开座谈会的通知”,为参加这一活动,黔西南州文化局派出冯景林来到册亨县,要他根据1982年在兴义演出获得好评的布依戏《罗氏盛》演出本进行改编,搞出一台能代表黔西南水平的布依戏。冯景林来到册亨后,认真研究戏本,请教布依戏老艺人,多方征求意见,对戏本进行二度创作,将《罗氏盛》演出条纲整理改编为布依戏《罗细杏》,并着手翻译、挑选演员。 当时只有18岁的黄成珍得知布依戏《罗细杏》挑选角色这一消息后,异常好奇和兴奋,在同村好友黄如珍的邀约下,来到了当时的册亨县电影院参加演员挑选。在此之前,黄成珍从未接触布依戏,也不懂得《罗细杏》是什么,便抱着“有一副好嗓子,就试一试”的简单想法报名了。当她落落大方地清唱了一首布依山歌,清亮的嗓音,秀丽的外貌,一下就让黄成珍脱颖而出,成功地进入了候选人名单。最终经过筛选,成为《罗细杏》的女主角。 为了把罗细杏演好,让表演更真实更自然,黄成珍这位从没演出经验的布依族姑娘每天在冯景林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看弼佑戏队的《罗氏盛》演出,反复琢磨角色,背台词,练动作,从早到晚不知疲倦,颇有一些走火入魔的样子。在刻苦的排练下,短短的一个星期,黄成珍就把《罗细杏》的台词牢记在心。1984年9月上旬,已排演过几次的《罗细杏》到州里作汇报演出,并邀请省歌舞团的导演孙仲执导修改。可孙仲第一次看见黄成珍所饰演的罗细杏后,并不满意,认为她个头太小,年纪太小,与当时饰演男主角陆阿品的王应恒并不搭配,希望把黄成珍换下,重新换人表演。 得知这一消息后,黄成珍并没有灰心丧气,反而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下次演出时让孙仲老师刮目相看。那天起,黄成珍狠下苦功,更加地努力了,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她全身心扎进了排练,其他演员的排练时间是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晚上是8点到10点。她就在这个排练时间的基础上,给自己又延长了2、3个小时,认真地请教老师,刻苦地研究剧本,练习走位、动作和眼神,一遍不行,就再练一遍。几天的时间下来,黄成珍瘦了,嗓子也有些沙哑,但她依然不知疲惫地排练着。 黄成珍(右三)受到胡锦涛(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右一)的亲切接见。 十几天过去了,当第二次孙仲老师看到黄成珍表演的罗细杏时,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高兴地说:“这次《罗细杏》的演出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更加精炼、明快、优秀、动人,很有民族特点。黄成珍演得很好,很了不起,罗细杏的角色非她莫属。” 1984年11月12日,黄成珍和《罗细杏》的全体演出人员一同踏上了前往昆明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剧种录相、演出暨座谈会的路程,尽管前几次排演效果都受到赞许,但黄成珍的心里依旧有些忐忑,怕自己拿捏角色不够到位。11月17日《罗细杏》在昆明军区影剧院作首场演出。11月21日晚,云南省艺术研究所专门邀请了该省戏剧界资深专家及学者为布依戏《罗细杏》召开专场座谈会,参会同志一致认为演出非常成功。 十多天的观摩、演出暨座谈活动结束后,闭幕式上,中央文化部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文联副主席林默涵亲授布依戏《罗细杏》“孔雀杯”奖牌。 说起当时取得的荣耀,黄成珍至今依旧激动不已,她拉着记者的手来到房间的里屋,从木箱的抽屉里小心地拿出一个包裹得很好的东西,她小心翼翼地揭开包在上面的布,露出了一本微微泛黄的剧本,上面写着《罗细杏》。黄成珍用手轻轻地指着上面的字——“高岩滴水叮咚响,好似品寄诉衷肠。去年今日泉边站,清泉倒影人成双……”感慨地说:“这些歌词我今天都能唱,这些对白我今天依然记得。” 在《罗细杏》里的精彩演出给黄成珍赢得了一个个荣誉。她指着手里的相片、资料一一叙说:“这是1985年我去贵阳参加颂祖国、赞家乡演唱音乐会,胡锦涛(时任贵州省委书记)书记来接见我们,我和这些歌唱家们一起时拍的照片。”“喏,你看还有这张相片,这是1987年,胡耀邦总书记来兴义时,我去给主席演唱布依山歌《隔河想念》,表演结束后,胡耀邦总书记和我们合影留念时的照片。”翻看着泛黄的相册,黄成珍十分自豪地。 2000年,机遇再次向黄成珍敞开了大门,在贵州少数民族业余歌手大赛上,她一举夺得了三等奖。在2005年黄果树杯“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中,她一路过关斩将,以清亮的嗓音、朴实的表演风格、浓郁的民族风情演唱的《盘江的黄袍最甜》在高手如林的决赛中夺得了民间唱法优秀奖。此后,黄成珍在州县举办的各种文艺演出、文艺比赛中频频亮相,成了人们熟悉的布依族女歌手,被称为“布依族的李谷一”。 黄成珍(二排左三)与胡耀邦(左四)的珍贵合影。 母女同台联袂演唱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成珍在为之自豪的同时,也深深感到传承、推介布依文化,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化艺术展示,了解布依族,认识布依民歌和布依戏,是多么的重要。她觉得肩上的那份责任和使命沉重了许多。黄成珍决定从自己的女儿入手,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学上一点民族的山歌。 黄成珍的女儿韦高燕说:“刚开始的时候很讨厌,我觉得这个时代这个(民)歌很土,很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都从来不唱这些歌的,都是唱流行歌,听mp3这些,我妈就一直逼着我,说必须要学这个,不学这个不行。”面对孩子的不理解,黄成珍并没有泄气,而是变着法的培养孩子对民歌的兴趣,一方面经常在女儿面前唱好听的布依民歌,一方面时常领着孩子上台表演。“我就逼我姑娘学唱布依民歌,我一定要把我们布依族的这个歌和戏,给它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它、喜欢它。”日子一长,韦高燕渐渐地喜欢上了布依民歌,她说:“以前我在家里面唱得时候,感觉很普通,我们去演出的时候,观众特别多,上台时候掌声很热烈,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布依民歌的魅力,唱着它我特别幸福。”于是,在册亨县举办的各类民歌大赛上,母女俩同台联袂演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布依族歌师黄成珍与女儿同台献艺 播撒传统布依文化的种子 这些年,在培养女儿的同时,只要一有时间,黄成珍就去到别的布依山寨,收集整理布依族的民歌,寻访当地民歌艺人,细心揣摩各处民歌的区别。“越是穷沟沟,越是民歌丰富。”黄成珍总是找偏僻地区年纪大的人唱民歌,记录他们的歌词。“发展(达)点的地方,要么就没人唱民歌,要么民歌已不那么原汁原味。”而她希望收集到的是原生态的民歌。 黄成珍收集民歌的方式很“土”,就是请当地的布依老人唱给她听,她用本子记下来。有的老人有时对一首曲子或记不全,或有的地方唱得太快,黄成珍无法记录全,就只好央求演唱者多演唱几次,或再去找另一个人“挤牙膏”,一句句一段段地把歌词、曲调补充完整,通常整理一首歌要找好几个人来唱。“不过现在好多了,我去记录民歌的时候,有的听不清、记不全的歌曲,我就用手机把音录下来,回到家后,就仔细地把它记录下来,写在本子上。”“这么好听的布依民歌,都是好不容易找回来的啊!”说到自己收集的民歌,黄成珍激动不已,就好像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多年来,黄成珍不辞辛劳,带着对布依民歌的热爱,致力于民歌的挖掘与收集,担当起传承民间文化的责任,现已收录、整理、改编民歌100余首,保存了面临灭绝的文化瑰宝。 光阴荏苒,随着许多民间老艺人、民间歌手逝去,在生活潮流的驱赶下,很多年轻人对这些古老的民间文化都漠然视之,怎样让更多的人认识、喜欢上布依民歌、布依文化呢? 在同女儿一起上台表演中,黄成珍受到启发。2011年3月,黄成珍拉起同村的18位同样热爱布依族音乐的伙伴,成立了文艺演出队。一方面承接一些商业或者公益的演出,一方面在附近村落培养年轻人对布依族传统歌曲和音乐的爱好。“绝对不能让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咱们这一代失传,虽然能力有限,但在有生之年,我一定要把这些东西继承下来。”黄成珍坚定地说。 如今,她依然站在家乡的吊脚楼旁,用自然的嗓音与者楼河畔的山水共鸣,播撒传统布依文化的种子,延续着这个民族的根和魂。 上一篇册亨布依族唢呐调敬酒歌
下一篇布依文长诗《追太阳》
文章分类:
人物(非遗人物)
|
投稿邮箱:byzzx@qq.com(长期征稿) 投稿热线:166-8500-0854 “布依族的刺绣技艺分素绣法、彩绣法、剪贴法、扎染法四个内容。要做好刺绣的前提首先是绘画,只有将要刺绣的图案画出来,才能依托图案进行刺绣。”在望谟县搬迁安置点平洞街道亚鲁社区,贵州树娘绣刺绣有限公司举办的培训班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正在给绣娘学员们讲解着刺绣的内容。(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韦树章一边说着一边在一张桌子上铺开... 坐落在黔西南州贞丰县城东北部的永丰街道必克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全村600多户近3000人,大多是布依族,是该州较大的布依族村寨之一。必克布依古寨四面青山环抱、河流交织,寨中绿树成荫,石桥与河水相映成辉,俨然一幅水墨山水画卷,有诗赞曰:“水经石上流,风从花间过,人在画中行,胜似桃花源。”必克是布依戏的发源地之一,寨中有古戏台、戏楼遗址。必克布依古寨世代传承着杂技、棍术、舞龙、高台舞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