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村:百年古朴文化的濮越山寨 二维码
263
发表时间:2018-12-05 00:00作者:黄震来源:中国布依网 二十世纪初,贵州文状元赵以炯与朋友来到贵阳乌当区的一个小山寨,为当地一罗姓的九旬寿星共同题写了一块“德寿同臻”的匾额。 一百多年过去了,那块寿匾被一个李姓村民弃置在一个老屋的二楼上,充当板壁之用。如果那位“丙戌状元”泉下知道墨宝被当作建筑之用,不知会作何感想。 这位清代的状元叫赵以炯,是花溪区青岩镇人,清光绪6年(1881)独魁天下,成为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其实说起这块寿匾,现在还有很多争议。 寿匾长约1.2丈,宽2.5尺许。题头是:德茂岳丈大人,九旬荣庆。落款为:翰林院编修聂延祜书,子婿:罗远荣、陈正榜、罗宗明同祝。加盖的两颗篆刻白文印分别为:“赵以炯印”和“丙戌状元”。 寿匾落款为“翰林院编修聂延祜书”,为什么没有加盖“聂延祜”的印章?寿匾上盖的却是“赵以炯印”和“丙戌状元”两枚印章。说是赵以炯亲笔题写,匾上却明明写着“聂延祜书”。那么,是否赵以炯手迹却成了一个谜。 先不说这块寿匾的究竟为何人所书,这位赵状元为什么会来到一个小小的村寨呢? 百年过去,我甚至也是最近才听到黄连村这个名字。连同开车三十年,走遍贵阳周边的柴师也不知道黄连村的具体位置。 据村里67岁的老人罗启国说,“黄连”名字由来有两说,一是当地山坡上盛产药村黄连因而得名,另一说法是,当地与外界有重重高山阻隔,村民们交换物品需要挑着沉重的担心,行走一整天才能到在羊昌镇,十分辛苦,因而也是苦味黄连也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 无论是什么,2003年,一条水泥路终于将这个村子与外界连接,这里的古朴文化慢慢被别人所知。 罗启国用布依语写下的对联,大意为,男人与男人聊天,女人与女人坐,横批为,唱歌喝酒。
文章分类:
村落文化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公益性传播布依族文化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作商业用途,文章导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投稿&意见箱:tg@mail.buyizu.cn |
投稿邮箱:tg@buyizu.cn(长期征集稿件) 投稿热线:18885000854 作者简介:罗正副,贵州大学教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曾在《光明日报》《世界民族》等报刊杂志发表《岂是文献不足征》《实践记忆论》等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调适与演进:中国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研究”,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实践记忆论纲”。内容摘要:新近出版的《布依族口传民歌文化述论》,是布依族口传民歌的重要著作,不仅继承传统课题,而且关注未来发展,更注重当前研究。布依族口... 好花红村距惠水县城18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全村7.7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668户,总人口3125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816人,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6%。《好花红》传唱于清朝末期,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布依族是贵州的土著民族,是古代濮越人的后裔,也是古…… 在贵州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位布依族女干部、女专家,她坚守“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初心,2019年6月,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的关键时刻,勇挑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红星村第一书记重担,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水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