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世西:传承布依山歌,留住家乡声音 二维码
215
发表时间:2018-12-06 00:00来源:中国布依网 “布依山歌是少数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但现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我想将布依山歌传承下去。”在青岩镇龙井村口亭子里,刚用布依语唱完山歌的罗世西说。
“其实,我父母对音乐一窍不通,我也只记得小时候常听到村里人或我爸妈在田里劳作时,不时哼唱起的布依山歌挺好听,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音乐产生了兴趣。”淳朴的“80后”罗世西一脸不好意思地说。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佳,加上自己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刚念完中学,他便外出打工了,但在打工的过程中,他一直都有个心愿,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写出唱出自己心里的歌。 于是,阿西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乐理、吉他,并有意识地把以前听过的布依山歌调子用心记下,为自己的创作作准备。
布依山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世世代代口传心授,自然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均可入歌而唱。为了收集到更多的一手资料,2005年,阿西决定回家务农,并利用闲暇时间前往册亨、望谟、安龙等地采风。 在此过程中,一次次“零距离”接触到大山里的留守儿童时,他心里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与触动。 “采风途中,我亲眼看到了贫困山区里娃娃们的真实生活,好多的留守儿童都是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有的好几年都见不到孩子一面,年幼的娃娃不少都是由他们的姐姐在照顾,待到弟弟妹妹长大懂事之时,姐姐也到了出嫁的年龄,从此离家远嫁或外出打工……听到这样的故事,我感同身受,有了想给这些留守儿童写首歌的冲动。” “所以,我用心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来打磨这首《阿妲》。” 谈起创作这首布依山歌的初衷,阿西眼里噙满了泪水。为了创作《阿妲》这首歌,阿西从歌词到每个音符,他都下了不少的功夫,有时,突然灵感来了,哪怕再晚,他也会起身用笔记下,生怕灵感稍纵即逝。 “儿时的我,是你陪我。夜晚的我,是你的歌陪我睡去,阿姐,你去哪里了?你的歌唱给谁去了?阿姐,你在那边可好?我在井边等你回家……”《阿妲》的歌词翻译成汉语是这样的。 “记得这歌第一次在花溪孔学堂演出那天,老师给我找的舞台背景是彼岸花,更加契合了歌的意境,当场就唱哭了好多观众。现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民族的好多好东西在失传。我作为布依族的一员,特别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布依山歌给传承下来。”罗世西说。 经过十年的努力,罗世西已创作了10多首布依山歌。去年,在孔学堂举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贵州大学布依山歌传人培养》项目汇报音乐会上,罗世西创作的布依山歌《阿妲》和《山里娃》被“贵州大学国家艺术基金布依山歌传人项目”收录。 “布依山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世世代代口传心授,自然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均可入歌而唱,我想将布依山歌一直传承下去。”罗世西说。(詹燕)
文章分类:
人物(布依歌手)
|
投稿邮箱:tg@buyizu.cn(长期征集稿件) 投稿热线:18885000854 李利是晴隆土生土长的布依族女孩,也是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多年来,她一直秉承“抢抓机遇闯市场、创新思路做服装”的理念,传承和弘扬布依族文化,带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在去年当选黔西南州人大代表后,李利更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之重,不仅要做人民的“传声筒”,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发扬人,还要做带动百姓增收的“领头雁”。于是,在去年州“两会”召开的时候,她便撰写了相关提案,会后还多方... 好花红村距惠水县城18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全村7.7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668户,总人口3125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816人,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6%。《好花红》传唱于清朝末期,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布依族是贵州的土著民族,是古代濮越人的后裔,也是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