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千年古榕树群:布依古寨的绿色城墙 二维码
199
发表时间:2019-04-03 00:00作者:蒋成、汪军来源:新华社 进了布依族古寨上甲,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位于寨子中心一棵高达几十米的大榕树。它盘根错节、身姿挺拔,枝丫粗壮有力,树干上还拴着几条人们许愿的红布带。 上甲所在的岗乌镇中心村村主任罗安达介绍,这棵大榕树又名黄葛树,是全村最大的古榕树,高32.5米,冠幅54米,占地2000余平方米,胸径长6米,大约需要14个成年人才能牵手将其合围,是世代相传的“榕树王”。 “北京林业大学有关专家在对其进行考察鉴定后,确认其树龄在2600年左右,为全国罕见,于2015年入选中华人文古树保护名录。”罗安达说。 上甲是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岗乌镇中心村的一个村民组,57户村民均为布依族。这个占地约500亩的布依族古寨盘踞山顶,郁郁葱葱,是滇黔桂石漠化荒山中难能可贵的一片“绿洲”。 布依族古寨上甲里的大榕树。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记者在上甲寨中发现,被鉴定挂牌的上千年古榕树一共有20多棵,树龄最长的有2600年,最短的也有1000多年。它们共同将上甲村覆盖起来,与这个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布依族古寨融为一体。 65岁的布依族“寨老”罗定祥介绍,通过遗传下来的族谱、家谱考证和祖祖辈辈相传,上甲寨起源于明朝“调北征南”时期,至今已经有21代人了。 长期以来,村民把古榕树当作能给全村带来好运的“吉祥物”。罗定祥说:“从我记事起,祖辈、父辈就为我们立下规矩,不能砍伐、伤害古榕树,不允许在古榕树下面倾倒垃圾、泼脏水、大小便。” 对村民们来说,古榕树还是判断时节的“晴雨表”、遮风挡雨的“保护伞”。“三月里,当大榕树枝丫上长满新芽,就到了苞谷下种的时间,说明过段时间就会下雨,也可以准备翻耕水田了。”罗定祥说。 布依族古寨上甲里的大榕树。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2015年开始,一份由村民制定的《岗乌镇中心村村规民约》继续将古榕树的保护落到实处。根据村规民约,全寨村民对上甲的花草树木均有监管职责,禁止任何伤害、砍伐树木的行为发生,一经发现,将被罚款和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同时,中心村加强了火种进山的限制,用制度守护这片石漠化山区的“明珠”。 每逢重要的布依族传统节日,多才多艺的布依族男女在古榕树下刺绣、唱山歌,或用月琴、二胡、箫、木叶等合奏一曲《盘江小调》。 得益于文化的传承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一些上甲村民利用民族特色饮食开起了农家乐,还有的做起了蜡染、织布、刺绣等传统手工艺。据初步统计,2010年以来,上甲累计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2000万元。 上一篇明初布依族女杰刘淑贞
文章分类:
民族经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公益性传播布依族文化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作商业用途,文章导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投稿&意见箱:tg@mail.buyizu.cn |
投稿邮箱:tg@buyizu.cn 新闻热线:17001222122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家园。当我们看待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创造时,目光总是首先落到文学身上。古今中外,那些文学大师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都是本民族最好的精神标识,就像法兰西民族的巴尔扎克、雨果,德意志民族的歌德、海涅,英格兰民...
好花红村距惠水县城18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全村7.7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668户,总人口3125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816人,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6%。《好花红》传唱于清朝末期,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布依族是贵州的土著民族,是古代濮越人的后裔,也是古……
在贵州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位布依族女干部、女专家,她坚守“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初心,2019年6月,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的关键时刻,勇挑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红星村第一书记重担,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水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