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网
新闻详情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铜鼓文化

 二维码 889
发表时间:2019-04-30 08:55作者:佚名来源:布依族在线网融媒体中心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铜鼓文化1.jpg

铜鼓是唐朝末期遗留下来的文物,至今已留存上千年。据传承人余雁伟口述,他们是铁改余姓,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裔,后因朱元璋调北征南,南下至云贵川地区,由蒙古族转变成为布依族。最初,铜鼓是作为战鼓而存在的。后来为了驱邪,铜鼓大部分用于丧葬活动。铜鼓上的花纹有着特殊的含义,中间十二角星形图案代表十二地支,鼓面边沿的四个小突起代表年月日时四柱,根据大小、音质分为雄鼓和雌鼓,体、面积较大,声音较浑重明亮为雄鼓,雌鼓体面积较小,声音较细小。受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等影响,特别是在1958至1980年期间,铜鼓文化受到极大冲击。改革开放后,后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族活动需求等因素,也逐渐使用于较隆重的布依民族活动,登上了民族节日舞台,如“三月三”、“六月六”等。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铜鼓文化3.jpg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余雁伟

铜鼓十二调即是铜鼓演奏的十二段乐曲,它以农历的十二个月为序,每调表达一年十二个月中,布依族人民劳动、生产及生活的情景,根据季节的不同,表现娱乐、春耕、种植、施肥、栽秧、割草、放牛、丰收等。布依族铜鼓十二调由"喜鹊调"、"散花调"、"祭鼓调"、"祭祖调"、"三六九调"、"祭祀调"、"喜庆调"等组成,是在庆典、祭祖、祭祀等仪式中表达布依族特性的民族音乐。 通常情况下铜鼓可以敲出1-3种不同声音。演出人数不固定,依据队形、场地大小等确定演出人数。敲奏铜鼓要求鼓者心、口、手合一。

演奏这些古老的调子,经常由铜鼓担任主奏,辅以皮鼓、锣、手镲等,曲调雄浑厚重、亲切感人。有铜鼓的村寨和大姓,都有人懂得鼓调并会敲击。在布依族人民的心目中,铜鼓象征着财富、权力和团结。

铜鼓十二则(调)最初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给后代,而且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后因政策形势变化,思想文化的进步与开放,老一辈的传承人便通过文字来叙述描写,使得铜鼓十二则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铜鼓十二则(调)手抄本从清末留传至今。


文章分类: 铜鼓文化
分享到:

投稿邮箱:byzzx@qq.com(长期征稿)

投稿热线:166-8500-0854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副标题

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副标题

“布依族的刺绣技艺分素绣法、彩绣法、剪贴法、扎染法四个内容。要做好刺绣的前提首先是绘画,只有将要刺绣的图案画出来,才能依托图案进行刺绣。”在望谟县搬迁安置点平洞街道亚鲁社区,贵州树娘绣刺绣有限公司举办的培训班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正在给绣娘学员们讲解着刺绣的内容。(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韦树章一边说着一边在一张桌子上铺开...

副标题

特色村寨

特色村寨

副标题

板光布依古寨地处巍峨的龙头大山山脉东麓主峰公龙山腹地,隶属贞丰县挽澜镇板光村,距县城16公里,距挽澜镇8公里,是挽澜镇辖区内的海拔最高的村庄。海拔约1600米,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60%。板光布依族自然村寨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洒落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有“云上布依人家”之称。板光寨布依语叫“曼莱逛”(Manlnaizguangz)。相传,从前这里生长着一大片茂密像桫椤树一样...
站长抖音号
投稿邮箱:byzzx@qq.com
新闻热线:166-8500-0854
Copyright © 2015-2024 布依族在线(www.buyizu.cn)
▌ 主办单位:越人网 • RAANZ BUXQYAIX
▌ 技术支持:贵州濮越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许可证号: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黔ICP备2020011998号
▌ 创  始  人:邓守强
▌ 法律顾问:贵州北鸣律师事务所 罗勇 律师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