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八音坐唱”传承人 二维码
743
发表时间:2019-05-09 09:23来源:布依族在线 吴天玉,男,布依族,1954年生,贵州兴义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族八音坐唱代表性传承人。1962年跟随父辈吴尚叔学艺。四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八音乐器演奏,近年来主要在万峰林民族景点演出。2002年,随队赴南京参加中国国家级风景区民族文艺展演获第一名和最佳创意奖,2005年获贵州省“杜鹃杯”曲艺大赛一等奖。其代表作品有《贺喜堂》《卜嘿档》等,先后在各级调演中获奖,受到好评。 吴天玉,男,1953年7月出生于兴义市则戎乡平寨村,初中文化程度。1962年开始拜师学习布依八音技艺。 吴天玉从事八音队的伴奏,操牛骨胡演奏。主要作品有《迎客调》等。在兴义则戎乡一带吴天玉和其堂弟吴天平既是演奏八音技艺的高手,又是制作八音演奏乐器的名师。在当地会表演八音的人不少,而会制作乐器,技艺又很高超的却只有吴氏兄弟等几人。 在兴义流传的布依族八音坐唱,主要是以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葫芦胡)、箫筒、月琴、刺鼓(竹鼓)、钗、包包锣、小马锣(丁丁锣)等八件乐器组合演奏而得名。后来八音演奏乐器,除加入唢呐外,还加进布依族特有的乐器“勒尤”、“木叶”等。据吴氏兄弟介绍,他们的祖辈从安龙布依族聚居区迁至这里。他们世代流传的八音可能传自安龙马鞍营一带。由于布依族没有文字,在传授过程中只能口传心授。他们也只知道技艺为祖祖辈辈代代相传,具体谱系因无详细记载,已无从考证。本人技艺传自父辈吴尚叔(学艺时间1939年),再早就无从稽考了……” 近年来,吴氏兄弟跟随则戎乡布依第一家表演队在则戎乡东峰林观景台进行接待演出数百场。在这里,慕名前来的中外游客,品着醇香的米酒,观布依八音精彩的表演,尝布依美食“八大碗”,无不被其浓浓的民族风情和八音美妙旋的旋律所陶醉。演出之余他们或在村子里教习弟子,或到邻近村寨演出自娱自乐,他们的技艺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所喜爱。而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他们的八音乐器制作技艺。 平寨村的八音乐器制作艺人不少,而最富盛名的还是要数吴氏兄弟。做乐器要会校音,要手巧,还要有好眼力。一年可做10来套,一套有10多件。吴氏兄弟谈起他们跟父辈吴尚叔学艺的经历还很感慨:“那时看见他制作乐器觉得很新鲜,没有刻意想学,只是偶尔帮他打打下手,比如去找他需要的材料,把材料切割成他需要的形状等。直到后来,可能是他老人家觉得自己年龄大了,怕手艺失传,才督促我们认真学习。其实制作乐器也不是太难,主要是要过定音这一关。他老人家也不多说,总叫我们自己去揣摸,自己去体会,他说这样学得的东西才扎实。这种方法很好,现在我们带徒弟也是这样教的,可惜现在想学的后生晚辈不多,特别是乐器制作技艺,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平心而论,说到八音的制作技艺,比我小几岁的堂弟吴天平的技艺比我精湛得多。他做的乐器,造型独特,工艺细致,音色也圆润。广西、云南等邻近省份的爱好者,都经常来向他购买,有时一年可以卖出10来套。”吴天玉这个淳朴的布依汉子实诚地说。 吴天平也说道“八音制作乐器都是就地取材,它浓缩了布依族智慧的结晶。像葫芦胡、勒朗所用的葫芦遍地都是,发音的哨子用麦草和虫茧制成。制作大蟒胡、月琴等用的棕树木、泡桐木、红椿木等在布依族地区也不难找到,像制作牛角胡、牛骨胡所用的牛角(骨)就更不用说了。但在挑选材质上还是要认真挑选,太嫩了的木材不好做,要上了一些年份的才好。在制作上还是要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 吴天玉1997年参加则戎乡布依第一家表演队;近年来,参加演出数百场,并随兴义布依第一家八音表演队,多次参加市、州、省乃至国家级演出。2002年吴氏兄弟随兴义市布依第一家八音表演队赴南京参加中国国家级风景区民族文艺展演获第一名,他们手持的独特乐器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2005年他们和队友们又捧回了多彩贵州歌手大赛铜鼓奖的奖杯,同年还获得了贵州省杜鹃杯曲艺大赛一等奖;2006年又获贵州省政府曲艺大赛一等奖,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为期半月的民族歌舞盛典的演出。 吴氏兄弟作为布依族八音坐唱的优秀承传者,其演奏水平和乐器制作技艺都是值得称道的,兄弟吴天平还曾在2003年黔西南州举办的“全州能工巧匠展”上荣获一等奖,获“黔西南能工巧匠”称号。 链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依族八音坐唱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千百年来,它一直在南盘江流域的村村寨寨传承延续着。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由吹管类、拉弦类、弹拨类、打击类四类八种以上的民族乐器演奏,并配以布依男子或男女演唱。布依族八音前身属于宫廷雅乐,以吹打乐为主,逐步完善后的布依八音以丝竹乐为主进行演奏,既有宫廷音乐的雄伟、庙堂音乐的威严、又有布依族古老音乐的神韵。 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清时期,布依八音曾一度盛行。在盘江流域布依族村寨普遍开设有教乐坊“八音堂”,专门传授布依八音技艺,演出八音坐唱的八音队多时达到三百余支。布依族八音源远流长,风味古朴,不仅是布依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音乐,而且为其他民族群众所喜爱,同时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是中国民族乐器曲艺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文章分类:
人物(非遗人物)
|
投稿邮箱:byzzx@qq.com(长期征稿) 投稿热线:166-8500-0854 “布依族的刺绣技艺分素绣法、彩绣法、剪贴法、扎染法四个内容。要做好刺绣的前提首先是绘画,只有将要刺绣的图案画出来,才能依托图案进行刺绣。”在望谟县搬迁安置点平洞街道亚鲁社区,贵州树娘绣刺绣有限公司举办的培训班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正在给绣娘学员们讲解着刺绣的内容。(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韦树章一边说着一边在一张桌子上铺开... 板光布依古寨地处巍峨的龙头大山山脉东麓主峰公龙山腹地,隶属贞丰县挽澜镇板光村,距县城16公里,距挽澜镇8公里,是挽澜镇辖区内的海拔最高的村庄。海拔约1600米,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60%。板光布依族自然村寨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洒落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有“云上布依人家”之称。板光寨布依语叫“曼莱逛”(Manlnaizguangz)。相传,从前这里生长着一大片茂密像桫椤树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