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藏区布依族的家书 二维码
699
发表时间:2019-07-16 11:38来源:布依族在线网融媒体中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四川木里的布依族同胞…。今天,作为布依新生力量,能在此为本民族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发声,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木里县布依族,自称“版依”,主要居住在雅砻江畔的三桷桠乡、白雕乡、卡拉乡。问起我们的出身,老人们已经不知道家里的祖籍了,只知道我们是一百多年前从云南顺河而上在此居住的,我们在此居住的布依族又称为“五姓人”,分别为:李、蔡、陈、吴、海五个姓氏的族人搬到这里的,现在一共五个家族,人口约一千人。家里的布依话原来的老人还会说,但是自爷爷辈开始就被摒弃,现在全懂的人几乎没有。现在保留的文化很少,服饰方面妇女头包黑布,脚穿绣花鞋,其余服饰基本淡化。祭祀文化至今保留,烧香、纸,立神龛,晨昏三定省。原来祭祀要吹锁啦、葫芦笙,现在基本淡化。由于在藏族地区,深受藏族影响,也织花布,生活习惯有些藏族化。我来自四川祖辈搬迁至此后因为贫困很多成为当地藏族家里的奴隶,所以很多风俗已经被淡化甚至被遗忘,连最基础的服装都没人再穿,甚至很多亲友变为藏、蒙等族。作为当地布依青年,看着别的民族辉辉日上,别的风俗,别的文化慢慢侵占我们,我不由的感到一种羞愧! 图为主持人现场宣读《一封来自藏区布依族的家书》 习总书记在刚过去的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曾对我们青年寄予厚望,他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作为传承已久的布依族的后代,看着民族文化慢慢没落,一种责任感由衷而发!所以我们年轻一辈需要从自身做起,开始传承布依文化,以身为布依为傲,传承布依文化为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之所以越来越强大是因为他的五十六个民族越来越团结,是因为他的五十六种古文明都是坚不可摧的!所以我们布依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是缺一不可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一个民族的根本。文化是人类从起源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独有的,宝贵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无价结晶。它是区别于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有力证据。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不断发展中把那些劣质的文化淘汰掉,留下那些优良的并可以让人继承的传统传至今天。文化的传承需要老一辈的传播更需要我们年轻一辈的学习、传承,布依族的八音文化、祭祀风俗、山歌文化等,已经在近代被我们年轻一辈所没落!这并不是时代潮流的选择,而是我们觉得这种老一套的东西不适合自己,感觉这种文化赶不上时代的先锋。实则不然,如果你静心细想,你会发现,布依族的蜡染、山歌、乐器才是真正的潮流,他所表达的是现在你所谓的潮流所不能表达情谊以及内涵:现当代年轻人喜欢的DJ只有摇头晃脑袋哪里比得上我们山歌“情合意也合”的真挚感情?现当代的欧美潮流哪里有我们一针一线的服装更有韵味?所以,只要年轻一代改变世俗的想法,我们的文化就可以有更多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多文化的团结大国。因此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容,在这些文化里有着对研究我国各个民族历史的发展情况有着不可标定的价值。对此我们每一个子民都有义务对我国遗留下来的,特有的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接,发展,创造,使之不断发展壮大。所以,作为布依人,作为布依的时代先锋,我们应该学习民族的文化,认识我们民族的发展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作者:李燚、陈霄,系西南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
文章分类:
【文学】散文
|
投稿邮箱:tg@buyizu.cn(长期征集稿件) 投稿热线:18885000854 李利是晴隆土生土长的布依族女孩,也是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多年来,她一直秉承“抢抓机遇闯市场、创新思路做服装”的理念,传承和弘扬布依族文化,带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在去年当选黔西南州人大代表后,李利更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之重,不仅要做人民的“传声筒”,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发扬人,还要做带动百姓增收的“领头雁”。于是,在去年州“两会”召开的时候,她便撰写了相关提案,会后还多方... 好花红村距惠水县城18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全村7.7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668户,总人口3125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816人,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6%。《好花红》传唱于清朝末期,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布依族是贵州的土著民族,是古代濮越人的后裔,也是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