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近失传的布依族绣艺“吊三针”后继有人 二维码
341
发表时间:2019-12-10 13:13作者:董容语 黄震 张鑫来源:布依族在线 12月1日,由贵州省非遗中心主办,对坐工坊、深圳旧物仓承办的2019年贵州省布依族传统服饰及手工艺培训班在贵阳市南明大数据产业聚集区圆满结束,来自贵阳市南明区云关乡二戈村的60余名布依族女性接受了为期7天的培训。 布依族传统服饰及手工艺培训开班 “什么是美?什么是老祖宗传下的非遗之美?”11月25日上午,培训班的第一课以《布依族传统文化和服饰》为题开讲,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余未人担任主讲人,从布依族概况、非遗传承项目、服饰、审美、民族团结故事等多角度讲述了布依族的传统文化和服饰审美,唤起学员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对传统工艺的热爱。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余未人老师讲述了布依族的传统文化和服饰审美 培训现场 来自深圳的鲸生古法旗袍创始人鲸三以“民间刺绣的生活回归”为主题,结合国内外鲜活的案例,生动地讲述了传统服饰的沿革、刺绣设计、配色等,教授学员们如何让传统手工艺重新回归到日常生活。应对坐工坊的邀请,鲸三女士是第一次来到贵州,也是第一次接触布依族同胞与其传统刺绣工艺。她说:“布依族的传统刺绣工艺,是她们以时间为药引,用于解读生活之美的重要方式。在任教期间,学员们对我从眼神羞涩闪烁,到真性情地爽朗谈笑,那种信任和支持令我感动。” 来自深圳的鲸生古法旗袍创始人鲸三在给布依族同胞授课 南明区云关乡二戈村位于贵阳东出口,据云关乡党委书记袁莉介绍,该村有5000余人,其中70%是布依族。55岁以上的妇女有约200人还身怀布依族传统刺绣技艺,但大多已几十年未曾触摸。50岁以下的妇女已经很少有人会刺绣。期待通过此次培训,让她们重拾布依族传统手工艺,拓宽失地农民就业的渠道。 此次参与培训的二戈村女性年纪最大的有85岁,最小的11岁。对坐工坊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二戈村布依族有一种特殊的刺绣针法“吊三针”,它美观、耐用,呈现半浮雕形,在布依族绣艺中十分罕见。此前,这一针法几近失传。为传承和发扬这一布依族传统非遗技艺,在7天的课程中,除了有文化、设计的相关专业老师指导,还有布依族本土刺绣能手、贵阳市妇女手工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岑先兰带领学员学习布依族这一独特的刺绣针法——“吊三针”。 岑先兰(左一)与村里善刺绣的老人们 几近失传的布依刺绣“吊三针” 50多岁的学员武昌霞告诉记者,自己因家务事多,祖辈传下的刺绣手艺已荒废四十多年,通过这次培训,她希望能够重新学习老一辈传下的手艺。在培训期间,二十六中初三的布依族学生龙家旺在听说社区里有布依族传统服饰及手工艺培训后,也寻到教室申请入班,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手艺。 八十老人教授后辈布依刺绣 据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龙佑铭介绍,“布依族服饰”已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此次培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之外,龙佑铭还提出了后续发展的设想,培训结束后,或将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非遗就业工坊,推进二戈村的居家就业。 八十岁老人班素珍的“吊三针”绣品 承办方对坐工坊的创始人王燕达介绍说,此次,参加培训的布依族学员不仅学习到布依族传统文化、现代审美,还全部学会了濒临失传的布依刺绣“绝技”——“吊三针”。之后,部分学员可以将传统手工艺转化成商品,并由对坐工坊链接“旧物仓”等国内知名文创品牌,深圳鲸生古法旗袍等企业,带动当地布依绣娘参与到现代商业链条中来。(董容语 黄震 张鑫) 对坐工坊创始人王燕达与布依女巧匠交流刺绣技艺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公益性传播布依族文化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作商业用途,文章导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投稿&意见箱:tg@mail.buyizu.cn |
投稿邮箱:tg@buyizu.cn(长期征集稿件) 投稿热线:18885000854 作者简介:罗正副,贵州大学教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曾在《光明日报》《世界民族》等报刊杂志发表《岂是文献不足征》《实践记忆论》等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调适与演进:中国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研究”,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实践记忆论纲”。内容摘要:新近出版的《布依族口传民歌文化述论》,是布依族口传民歌的重要著作,不仅继承传统课题,而且关注未来发展,更注重当前研究。布依族口... 好花红村距惠水县城18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全村7.7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668户,总人口3125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816人,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6%。《好花红》传唱于清朝末期,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布依族是贵州的土著民族,是古代濮越人的后裔,也是古…… 在贵州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位布依族女干部、女专家,她坚守“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初心,2019年6月,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的关键时刻,勇挑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红星村第一书记重担,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水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