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网
新闻详情

僚人的僚演变史

 二维码 713
发表时间:2019-12-11 14:28

所谓“獠”是古代封建皇朝对在中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蔑视贬称,僚常和俚并称“俚獠”、“夷獠”等。为此在这里我们把“獠”写作僚。
        僚人称谓最开始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的桂云贵地区,后来伴随着秦汉以来绵延唐宋在元末明初达到顶峰的僮人入桂、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僚人入蜀等民族大迁徙而扩展到贵州、四川等地。
        后来,有学者认为僚人与先秦时的西瓯、骆越人及汉代的乌浒、南越人等岭南少数民族有关系,所以也将之称为僚人。
        僚人在元末明初主要生存在粤西(即今桂西)、桂东、桂南及越南北部等地。后称百越夷蛮,《通考舆地考》说:“自岭而南,当唐虞三代蛮夷之国,是百越之地。”因此,人们通常将古代珠江流域的土著民族称为“百越”。“百越”既不是一个民族,也不是一个族群,而是多个土著部落的统称。
        秦汉时期,“百越”归属中央王朝管治。至西晋永嘉年间,中原战乱,引发持续三个多世纪的中原汉人移民潮。与此同时,珠江流域各土著民族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后始称俚僚。
        唐后期“俚”续渐消失。而取而代之的是“獠”。史籍常将俚僚并称,有学者据此认为俚僚本为一个族系。
        僚是壮语、布依语RAEUZ(我们)的汉语译词,《魏书》称为古南蛮的别种。在岭南地区,僚常和俚并称。在云南、贵州一带,僚常与濮相混。汉武帝开西南夷时,在夜郎境内的民族大部分为“夷僚”。汉初在夜郎地区设置的牂牁郡17县,都有僚人分布。东晋时,居住在今广西和贵州境内的僚人部分北上进入四川,分布“自汉中以达于邛笮”的广大区域内。
        唐初,僚人与乌蛮、白蛮和蛮等交错杂居。南诏(649-902)、大理(937-1253)时期,云南僚人的一部分与濮、鸠僚分化组合为金齿、茫蛮、白衣等族,部分仍保留僚的名称。广西的僚人也产生了分化和聚合,出现了西原蛮、黄峒蛮等称谓。贵州境内出现了葛僚、仡僚等名称。四川东部的南平僚,住干栏,女多男少,妇人任役,男子左衽露发赤脚。此外,还有飞头僚、乌武僚等。广东部份僚人发展演变成黎人,部份僚人渐与瑶人相混结合称为瑶僚、蛮僚、瑶僮。
        因土地的争夺,僚人与汉人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粤西僚人他们曾多次举行反抗唐朝封建统治的起义。《旧唐书》武德四年,置南扶州及五县.以 獠反寄泷州.贞观元年废,以所管县并属泷州.二年,獠平,复置南扶州,自泷州还其故县。贞观五年,盎来朝,太宗宴赐甚厚。俄而罗窦诸洞僚叛,诏令盎率部落二万为诸军先锋。时有贼数万屯据险要,不可攻逼。盎持弩语左右曰:“尽吾此箭,可知胜负。”连发七矢,而中七人,贼退走,因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资治通鉴》贞观十四年三月,窦州道行军总管党仁弘击罗窦反獠,破之,俘七千馀口。《新唐书。高宗传》说:永徽二年十一月,窦州、义州蛮寇边,桂州都督刘伯英败之。这次大战,粤西地区的僚人错误地放弃信宜山区险要地带,转战桂林边境,结果损失惨重,大战加上战后大屠杀,罗窦洞僚人逃亡他方,有的逃进深山与瑶人杂居丶有的被迫与南下中州汉人融合,窦州史上,被称罗窦诸洞僚的僚人渐渐消失。
        岭南僚人溪洞豪族世代传袭,在高度中央集权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唐王朝为力矫积弊,不得不在选官制度上作釜底抽薪的改革。由中央直接控制的南选代替豪族势力相妥协为特征的地方都督府除授制。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岭南豪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
        开元十一年,陈行范被调离家族传统势力范围泷州,任澄州刺史。陈行范被调往偏远也是粤西西原蛮韦氏家族势力中心的澄州,朝庭这种调任做法,无疑打击了岭南豪族的根本利益。陈行范与各溪洞豪族首领知道唐王朝中央削弱地方势力的意图,联络各溪洞豪族首领积极准备反叛。开元十六年3月陈行范回到泷州,在泷州(今太平镇潭白)称帝。国号:大泷。何游鲁称定国大将军,冯璘称南越王,割据岭南。《册府元龟》卷九八六《外臣部·征讨五》则称“獠首领泷、澄州刺史陈行范、广州首领冯仁智、何游鲁叛反,遣骠骑大将军杨思勖讨之”《新唐书·杨思勖传》云:“思勖悉众穷追,生缚之,阮其党六万。”经过这场大规模的战争,泷州僚人以及大量其他僚人溪洞豪族都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直到五代丶宋丶元丶眀几朝,粤西残存的僚人与南下的瑶人杂居,僚人名字发生了变化,史书上称作瑶僮, 作为俚僚与瑶人融合的瑶僮人,在明朝的粤西历史上,谱写了一曲保家护土的英雄赞歌。
        明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以镇压为主,激起各民族的强烈反抗。正统十一年(1446)广西瑶民攻 陷化州,执知州茅自得,杀千户汪义。正统十三年(1448)六月,都指挥佥事陈德、布政使吴扬率兵俘杀信宜瑶人。年末,瑶民赵音旺率众进攻泷水、电白等处,攻陷神电卫城,自称|“天贤将军”。成化二年(1466),起义瑶民十余部屯驻高州境内,屡受官军镇压,信宜西垌瑶民攻至高州、雷州,与官兵激战,双方死伤惨重。高州知府孔镛通过招抚,瓦解部分起义队伍。
        天顺四年至成化三年(1460~1467)广西壮族起义军和当地起义农民攻陷信宜县城。孔镛派部将符琼率兵往信宜夜袭起义军侯大六(广西博白人)营寨,符琼战死。
        嘉靖末年,罗旁地区(东界新兴、南连阳春、西抵玉林、北连西江,万山联络)瑶民聚众起义。万历四年(1576年),两广总督凌云翼调集官兵20万人分10哨征讨罗旁谣人,是年十一月出师。高州参将陈璘率一哨从信宜进军怀乡,怀乡地区瑶民首领肉翼大王率瑶民抵抗。瑶民利用山地作战之长,攻陈璘所短,取得很大战果;瑶民运用官有万兵,我有万山,兵来我去,兵去我还的战术与陈璘周旋。后陈璘设计四面埋伏,佯作退兵,引诱肉翼大王尾追陈兵。肉翼大王误中陈璘之计血溅虎跳,瑶人大部分被残杀。接着,陈璘连续荡平90多个瑶寨。怀乡地区遂成草木茂畅,兽禽繁殖的丘圩。
        <<明史—陈璘传:总督凌云翼将大征罗旁,先下令雕剿。璘所破凡九十巢。已,分十道大征。璘从信宜入,会诸军,覆灭之,以其地置罗定州及东安、西宁二县。>>
        罗旁战争:克巢五百六十,俘斩招降四万二千八百余人,邻境瑶僮皆惧.<<;明.凌云翼传>>
        罗旁战争后,部分瑶僮逃往广西,改称为僮(即壮族)。僚的族称在文献上消失,融合发展为今天西南的一些民族。部分瑶僮退居粤北连南地区,发展成现在的广东瑶族。部分瑶民与汉人溶合,成了土著汉人。
        壮族是百越人的直系后裔,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700多万,2001年),壮侗语族(侗台语族)里的一个典型代表。
        现代僚人就是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及越南北方的壮族、布依族和岱-侬族,从历史渊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分布状况来看,是共性大于个性的同一人群,遵循其普遍自称“布僚”Bouxraeuz(我们的人),将之统称为——僚人。

投稿邮箱:byzzx@qq.com(长期征稿)

投稿热线:166-8500-0854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副标题

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副标题

“布依族的刺绣技艺分素绣法、彩绣法、剪贴法、扎染法四个内容。要做好刺绣的前提首先是绘画,只有将要刺绣的图案画出来,才能依托图案进行刺绣。”在望谟县搬迁安置点平洞街道亚鲁社区,贵州树娘绣刺绣有限公司举办的培训班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正在给绣娘学员们讲解着刺绣的内容。(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树章)韦树章一边说着一边在一张桌子上铺开...

副标题

特色村寨

特色村寨

副标题

板光布依古寨地处巍峨的龙头大山山脉东麓主峰公龙山腹地,隶属贞丰县挽澜镇板光村,距县城16公里,距挽澜镇8公里,是挽澜镇辖区内的海拔最高的村庄。海拔约1600米,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60%。板光布依族自然村寨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洒落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有“云上布依人家”之称。板光寨布依语叫“曼莱逛”(Manlnaizguangz)。相传,从前这里生长着一大片茂密像桫椤树一样...
站长抖音号
投稿邮箱:byzzx@qq.com
新闻热线:166-8500-0854
Copyright © 2015-2024 布依族在线(www.buyizu.cn)
▌ 主办单位:越人网 • RAANZ BUXQYAIX
▌ 技术支持:贵州濮越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许可证号: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黔ICP备2020011998号
▌ 创  始  人:邓守强
▌ 法律顾问:贵州北鸣律师事务所 罗勇 律师
官方微信公众号